闲情偶寄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李渔的《闲情偶寄》仅是书名便甚得我心意。

世人大都是俗里俗气的平凡之人。偶尔学着一些雅兴。出去旅游,赏花,品茶,也不过是浅尝辄止而已。

能够在这抹大千世界里真正洒脱且学会玩味者倒是少之又少。

因着世俗,因着功名,因着一些物质与体面,我们不得不把自己困在一个固定的牢笼里,过着周而复始,始终如一的生活。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可呆得久了,就会感到身心疲惫。于是乎,给自己找一个放松的理由,去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一路放飞自我。

不然,也可在家中摆上一小桌, 邀上一二好友,一边食佳肴,一边叙家常。

想必,诗和远方是绝大部分人心中的一个梦。这个梦可能在别人的足迹里;可能在行行的文字下;亦可能在五颜六色的绘画中。

但却唯独没有绚烂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想这恐怕是因为现实,因为现实一次次摁住了内心的冲动,因为现实一次次捆住了我们的双脚。

图片发自简书App

但我绝不是那臣服之人。

我觉得自己的骨子里天生就有一个叫“任性” 的东西。烦了就出去晃晃;静下来就写写文字;开心时就哈哈大笑;郁闷时就保持沉默。

即便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踏上选方的列车。也要收拾好着装走到户外,选一幽静小路,一个人散散地荡着。

这是种愉悦的孤独,是自己跟自己的完整贴合。

我可以注意到路边的小花;可以很清楚地听到树枝上的鸟鸣;可以闻到叶子和泥土的清香;甚于可以坐在石墩上望着蓝天白云悄悄地打了个盹。

想到一些幸福的事情会傻傻地笑着;想到一些离散的人群与故事眼神里就长满了忧愁;而一想到那遥远缥缈又仿若触手可及的未来内心里又涌动着憧憬与期待。

图片发自简书App

也许就这么一直漫无目的地走着。等不知过了多久,一抬头竟是黄昏。于是在路的尽头,又缓缓折返。

那时,方觉灵魂被洗礼了一遍。路的尽头是自由自在的我,路的原点是委身于现实的我。

恐怕我这一生都赶不上李渔三分。

不过为一介书生,又幸得了些才气。只能忙里偷闲,偶寄些闲情罢了。

且把四季的轮回都植入在血液里,提一壶冷月光,写几笔素色文字~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671年,年已60的李渔回到金陵,打算趁难得的闲暇,写一部新奇、特别的书。李渔曾评价自己说,他这一生别无他好,就...
    李渔吾印良品阅读 645评论 0 2
  • 李渔此人,何许人也? 写风物,“花肥春雨润,竹瘦晚风疏”; 写编戏,“如缝衣,剪碎易,凑成难,凑成之功,全在针线细...
    天行三阳阅读 851评论 0 2
  •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大家都很熟悉,出自《笠翁对韵》,这是人们学习写作近体诗、词,用来熟悉对仗、用韵...
    Candy_D阅读 802评论 0 4
  • 今日夏至。 一阵雨,数声雷,几缕风。 凉意袭来,烦热尽消。树更绿了,花也更艳了。道边的香樟花开一树,米白的花簇拥满...
    幻小凡阅读 415评论 8 12
  • 多年前我读了李渔的《闲情偶寄》,书中描写的一蔬一食一花一草都体现着生活的乐趣与美学。李渔有闲有情,他将生活的况味都...
    阿加莎聊心理成长阅读 528评论 1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