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2日 晨记

因前几天和王老师一起读了王禹偁的《黄冈竹楼记》,竟一发不可收拾。今晚两人坐在茶室,又一起读了王禹偁的另一篇《待漏院记》。一边读一边思考:这古代的文人太优秀了,写起文章来都是如此美妙,让人读着读着总是忘记周遭的一切,沉浸在书中的世界里不可自拔。

《待漏院记》甚至可以改名为《论宰相记》,作者把宰相分为三种类型:贤相、奸相和庸相。

在作者看来,宰相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夙兴夜寐,以事一人”,“是不独有其德,皆务于勤耳”。

那么待漏院是什么地方?它和宰相有什么关系呢?关系大着呢,因为它是宰相每天在等待早朝休息的地方。“北阙向曙,东方未明,相君启行,煌煌火城;相君至止,哕哕銮声。金门未辟,玉漏犹滴”,所以这时宰相就“撤盖下车,于焉以息”。

那么在“待漏之际,相君其有思乎?”宰相思虑的方方面面可多着呢。

贤相会思考百姓生活是否安宁,各方的少数民族如何归附我朝,如何使战争停止,又如何使农田丰产,如何发现并举荐千里马,如何分辨朝廷中的小人奸人。忧心忡忡,思虑良多,天亮之后,上朝向皇上进谏良言,使得“皇风于是乎清夷,苍生以之而富庶”。如果宰相能做到这样,那么“总百官、食万钱”,就不是侥幸而得到的,而是完全应该的。

那么奸相在思考什么呢?奸相会在思虑自己的个人恩怨是否得以解决,会思虑个人的金钱名利,会思虑如何提拔依附自己的人,如何罢免得罪自己的人,如何用花言巧语骗取皇帝的欢心等等,坐在待漏院里,“私心慆慆,假寐而坐”,天亮之后,上朝向皇帝提出一些蒙惑建议,使得“政柄于是乎隳哉,帝位以之而危矣”。如果宰相能做到这样,那么“下死狱、投远方”,就不是不幸了,而是完全应该的。

那么庸相呢?庸相是“无毁无誉,旅进旅退,窃位而苟禄,备员而全身”的,这也是不可取的。

宰相这个职位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能够直接左右皇帝的意志,从而对整个国家的命运造成影响,“一国之政,万人之命,悬于宰相”,因此王禹偁认为宰相必须要“勤”,必须要“慎”。为公则贤,为私则奸;作者用对比手法分别刻画二者的内心世界,表现他们对皇帝和国家命运的不同影响,以及各自的结局,使得贤相与奸相势同水火的状态更为鲜明地呈现在读者眼前。至于庸才,则只以寥寥几笔,说他们既无过又无功,成天随波逐流,滥竽充数,明哲保身而已。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