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大半个地球,住过十多个城市,来到内地的第十一个年头,接触了大半辈子教育,谘商了上千个孩子与家长,我们常常在处理同一件事--要如何让孩子的学习变好
1.本末倒置,倒果为因
古人洒扫、应对、进退先学,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生活习惯和能力建立了,心性借此修养沉稳了,才有资格修行知识,其实很多学习能力的培养,就是透过这些简单的生活技能的操练,慢慢建立的,例如理解力,专注力,还有很多落地实践的能力……,从现代教育的角度,这叫做素质教育,也叫做情商教育,但我们只专注于学科与才艺的培训,我们拼命让孩子学习一堆才艺,补习大部分的学科,把情商教育当成次要的,最后才发现,很多孩子成绩的表现,不在她能力的问题,而在于态度或习惯,甚至是原生家庭的问题……
因为我们把孩子的价值都建立在他的成绩表现,所以我们尽力帮忙孩子塑造优良的环境,做了他们应该做的事,期待他们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学习的事上,但是我们忘记,人类很多的学习,是透过对生活的体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产生一种对生活的“感觉”,这种感觉也来伴随着情绪的产生,如果失去了这种“感觉”,就失去了对“情绪”掌控的能力,当我们没有感觉的面对学习时,我们是不能学好的,但是,我们剥夺了孩子的感觉,所以孩子对于家人的辛劳,不知道感恩,对于同学的困难,不知道体谅,只剩下自己眼里的自己,所以无感,所以无痛,以至于最后无良,其实我们剥夺了他们体验生活的大半机会……
现代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升,其实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国家的进步和社会的和谐,但我们没有把这些受恩于大环境的改善,回馈到对国家社会的感谢,反而自我膨胀地觉得自己十分厉害,在生活与行为上过度物质化,以至于孩子的价值标准开始偏向物质,以前老师的一句赞美,就足以让我们开心整天;现在孩子表现好,不是买这个礼物,就是给他们好处,是我们把过多的物欲链接于孩子的学习,忘记了所有物质的收获,都来自于内在品德的匹配,所谓“厚德载物”,如果孩子“德不配位”,在未来的日子,也只可能是灾难的开始
我们热爱学习 不只是因为
书中自有黄金屋 颜如玉
而是透过学习能力和学习情商
我们能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
还有我们可以传承的道统
是身而为人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