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看得进去的历史书籍里,最喜欢的就是《明朝那些事儿》,所谓开卷有益,第一步是让人开卷,就像很多所谓的战略规划,第一步是先让人听得懂,或者说的让人知道开门第一步迈哪只脚,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后面都无从谈起。当时对这本书就是这种感觉。
钱穆老师虽然条例清晰,却未能达到幽默诙谐寓教于乐,但分析的确实丝丝入理。明朝达到了皇帝专治的最高水平,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是必然,即使胡惟庸不出问题。朱元璋的成长环境和人生经历,也注定让他很难相信别人,建国后得善终的功臣有几个?貌似就一个汤和吧。而且还有些死的不清白。试想下当父母兄弟死去,却没有人愿意设施一口棺材,没有地方去埋葬,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就经历如此的极悲大苦,可见会在他心里留下多少的伤疤,后来也就只有马皇后一人可以影响他的决定。他这一生可谓劳心劳力,为民分忧,但我想如果穿越,谁也不愿意穿越到明太祖的时代当官,稍有不慎就扒皮裹草。后来的两任皇帝也算有朱元璋的罡气,依然能勤恳治国,继续专政,但再后来温室成长的子孙即位后,就难得如此了。所以中央集权也就一步步瓦解,但这种非体制变革,而是迫于政事的分权,就暴露出太多的问题,不仅不能像唐汉时三权分立,各司其职,反而出现宦官干政,内阁为先的荒唐潜规则。这也最终大致大好前景的明朝随不至于快速灭亡,但也错过了历史发展的黄金时期,致使在唐朝还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中国,慢慢居于人后。
至于其他制度,兵役,税收,隐隐能发现一个影子,就是农民出身的朱元璋还是非常能体恤民情的,养兵不饶民,自给自足,但300多年后,没有战力的士兵已经不足以抵抗外来侵略了,因为已经过足的太平日子,甚至刀剑入库马放南山了。而现在到处挑事的美国,是不是就是在避免这个问题那?而中国从约战以后是不是就没有再问过血腥气。。。。。,西方列强的野心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