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生命撞机︱#101计划#NO.010

题记:这篇文章是我参加第330次相聚星期三读书沙龙时听李兴、王圣冰、崔海军三位老师共读《稀缺》的笔记整理而成,意在弄清楚稀缺对于我们生活的影响,以及如何在以后的生活中避免稀缺思维的影响。

李兴老师

案例:2016年10月11日下午,上海虹桥机场一架中国东方航空A320客机,在滑出跑道即将起飞时,发现一架A330客机正在横穿跑道,好在A320客机机组及时发现险情后,紧急从A330客机顶部飞过,才没有酿成事故。
后来事故的原因调查出来发现是因为空管员过于繁忙,精力稀缺,最终差点酿成重大事故。

一、什么是稀缺

真正的稀缺不是客观物质上的稀缺,而是一种稀缺心态。稀缺心态导致我们的短视,只关注眼前利益,只解决紧急的事情。

稀缺的表现:

  • 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长期的贫穷会让人进入稀缺心态,稀缺心态,会让穷人更穷。
  • 贫穷不仅仅是指物品贫穷。贫穷包括缺钱、缺时间、缺良好的人际关系,缺知识,缺技能。

稀缺的成因:

  • 专注红利:deadline到期的前一天发现自己效率奇高,把拖了很久的ppt做完了;每个月工资只有2500元,那么每一笔花销都要记录,不该买的不买,省钱;因为时间或者金钱的稀缺,我们的注意力会专注在这个事情上面,这样会导致效率提升,金钱的利用更加有效。
  • 进化使然:原始人类生存比较艰难,每天都在考虑当天的食物如何解决,一般不倾向于考虑更加长远的事情,因为考虑了也没有用,只有今天度过了,明天才有可能。所以我们人类的本能还是这样,关注当前的及时满足。

二、稀缺的危害

1. 管窥效应

目光短浅,只顾紧急的事情,而不关注重要的事情,导致一直处于一种紧急忙碌的状态,但错过了真正重要的事情。当我们只关注当前手中的2500元工资的时候,整天看超市有没有打折是不是优惠,一直关注在省钱,其实实际上是耽误了提升自己能力赚更多钱的层面。这就是管窥效应,只看到一个管子大小的面积,更大的面积忽略了。

2. 借用

因为稀缺的心理会导致我们习惯性的透支未来,比如说我现在的金钱比较缺乏,但是我又想买一个手机,那我就先用信用卡来透支购买,等下个月工资发了以后再还,依次类推循环,最终会让自己一直处于一种金钱稀缺的状态。工作拖延也是一样,拖延其实是提前消费未来的时间,形成习惯了就发现其实自己一直在忙碌,却无所成效。

3. 没有余闲

稀缺的穷人需要每天思考如何省钱,如何避免花钱,这个是非常耗费精力和意志力的,这样的人会让自己越来越缺乏余闲,生活不得轻松。梭罗说过“一个人的富有程度,与他能够舍弃之物的数量成正比。”

4. 引发带宽不足

大脑就如同一个电脑,我们的带宽或者说内存是有限的,如果超过了带宽的处理能力那就会导致效率下降。比如说后台运行一个大型的软件,内存不足,就会导致电脑非常卡顿。人也一样,如果我们天天关注稀缺的事情,那么我们的大脑带宽是被这些东西占用了,那么用来处理其他事情的能力会大幅度下降。

三、预防稀缺状态

1. 节约带宽。

减少日常生活中需要做决定的事情,因为一旦做决定就要消耗意志力。
生活长的权衡式思维越好越好,把注意力放在真正值得注意的事情上,集中在可以长期产生价值的方面,有效利用我们优先的带宽是摆脱稀缺心理的重要方法。

2. 留出余闲。

再没有钱,也要留出一部分用来做投资和理财,不要透支,不要借贷用于消费;
时间在紧张,也不要透支未来的时间,当日的事情就要当日完成。
别把自己工作安排的太满,定期休息,比如说工间操,下午茶,这些休息可以释放带宽,获得更好的精力。

3. 设置提醒。

把重要的事情放置到自己视野中,引起重视。比如说每天安排自己最重要三件事。健身、储蓄、休息都要设置提醒,不能因为紧张就不去做。

总结:稀缺这个概念提出来就是一个警醒,也是一种反思,我发现我自己很多时候就是陷入稀缺性思维,比如说买东西反复比价,表面上省了几十块钱,其实浪费了一两个本来可以用来学习和成长的时间。在自己工作和生活中要不断使用稀缺来反思自己,坚持做重要的事情,产生长远价值的事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