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是我每次读新教育年会《以人弘道:活出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新教育实验第10和11届研讨会主报告》的感受。文中主要写了中国文化的精神缺失、文化的真理、文化的根本精神、文化中的“他者”、新教育的文化使命、文化的自我创生等方面深刻剖析了知识和文化,文化和教育的关系,让我悟到了很多。
新教育人己经对“文化,为校园立魂”的问题,达成了一个共识:只有文化,才能够让学校拥有灵魂。那么我们用来为校园立魂的文化,该是怎样的文化?这是值得我们去探究和践行的迫切问题。
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缺失,使中国人迷失了精神。
文中说“传统文化的缺失已将儿童带入了一个他们倍感陌生、抽象、片面和异己的地带。传统文化的失落带来的是精神世界的浮躁、迷误、幽暗甚至荒芜,教出来的孩子可能是一些有知识没灵魂、有技艺没根柢、有智力没情怀的“怪物”。
当我们垢病于当代学生写的字不像字,说话中夹杂着迫来语以为有品位,整天想着过什么情人节圣诞节觉得有情商,身着奇装异服视为时尚有个性,追歌星影星到了疯狂的地步,丧失了真正有价值的追求,拜金炫富唯金钱之上当做人生皮快乐之事等等,这些都是把我们优秀传统文化丢失而精神空虚的表现。
二、造成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缺失的原因
1、人对于传统文化的淡漠,对于西方文化的过度推崇是我国传统文化缺失的重要原因。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经济取得高速腾飞,却忽略了自己的民族精神。虽然现在大力提倡进行“精神文明建设”,但国内西方文化的冲击依旧十分严重,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我们应当理性发展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任其自然推移,这之中不仅要靠我们个人的践行,政府的措施也是必不可少的。像老人跌倒扶还是不扶就会引起社会大讨论,这难道不是社会有病了吗?
2、家庭教育的急功近利化使中国优秀文化传承被轻视。那些上学就是为了当官发财,或上学无用论,老实人就要吃亏,明哲保身,利己主义等等给孩子的教育造成不好影响。
3、学校教育重分数轻综合素质培养是造成传统优秀文化缺失的原因。韩愈在《师说》一文中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要求老师言传身教,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授业”,传授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这是老师与家长最关心的主题。“解惑”,学生通过主动学习提出他们的疑惑,老师要有效地解决知识的困惑。而我们的教育太注重授业解惑忽视了传道。
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像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等,我们不应该让中国文化在新教育的校园里消失,我们希望能够在新教育的教室里重新看到书写美丽的方正汉字,重新听见优美的唐诗宋词,“成语故事”“我与中国古典名著”“共过传统节日”等,通过“晨诵、午读、暮省”的儿童生活方式,以及开学日、涂鸦节、毕业典礼等各种庆典和仪式,把自己的根深深扎在中国文化的沃土上。对于“文化立校”,我们从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行为文化五个方面入手,逐步凝聚、弥散、历练、伸展、直至形成全校师生的文化自觉。
四、借力新教育根植中国文化于日常教育
1、我们泰山小学的校训是“明礼,勤奋,严谨,创新”,其中“明礼”就是以古今优秀的做人规范来约束言行举止,做有修养懂礼节的儒雅之士。
2、营造书香校园为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条件。我们学校从文化布置上就选《论语》《三字经》《诗经》《二十四孝》和唐诗宋词中精典文章,布置在教学楼住宿楼教室的墙壁上,处处来影响学生的成长。
2、在开展共读共写生活时,有选择的从中小学推荐书目中挑选古代优秀书来诵读,写感想,加深对古文化的理解与喜爱。
3、开展裁纸,书法,戏曲,棋类等社团活动,多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教育。
4、开展每月一事活动时,对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要隆重举办活动,充分理解其内在含义。
学校是培养人、发展人的场所,文化就是学校的空气,学校的生命之水。有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引领,就会形成一种场域,产生一种磁性,对身在其中的人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继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作为教师,我们可能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成为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这样的文化重建者,但我们应该努力做到,通过我们每一个新教育人的文化自觉,通过我们自己这个湍急的隘口,让中国文化这条河流奔涌前行。
树不修不成才,玉不雕不成器。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应在润物细无声中,浸入其灵魂深处,未来某一天,将带上我们学校的印记踏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