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汤,是苏鲁豫皖的交界区域特有的晨点小吃,用鸡骨架熬汤,小麦面粉“洗”出面筋入汤,淀粉勾芡成羹,辅料以个人喜好而定,按照我个人的经历,一般可加入麦仁、海带、木耳、黄花菜、花生米等,最终用盐、胡椒粉、小磨香油、香醋调味。辣汤是种变化多端的食物,盛出时加入一勺豆腐脑即成“鸡丝豆脑”,冲入生鸡蛋即成“sa汤”。
辣汤是我少年时期回忆的重要组成,儿时经常拎着锅到早点铺子打上一块钱的份量,抱回家中配以油条、馒头或包子成为全家人的早餐。小学时,课间与同学三五成群,往往拿出五分钱喝上半碗辣汤作为上午的茶点。桌上生抽、香醋碗装自取,恶作剧的心态往往用酱醋凑半碗成一豌,全然不顾这糟糕的味道,最终在老板的斥骂中仓皇逃窜,第二日复之继续,现在想来实属顽童心性。
读中学后,因为学校离家稍远,如遇雨天,父母往往给我二元零钱供早自习后在学校旁边早饭。三毛钱一碗的辣汤加上17个一毛一个的小笼包的搭配足以成为全天回味的美好早餐。于是,每每总盼着下雨。
16岁离家读书,从此告别了辣汤和少年。当然,淮南的牛肉汤则是另一种人间美食,人生的美好也是一样,种种滋味,各不相同。
工作后,每到安徽出差,总是弃酒店早餐予不顾,满街寻找辣汤、豆脑,几经甄别,合肥的“贾不假”早点店成了我的首选。在寒冷的清晨,一碗热气腾腾的辣汤,胡椒的辛辣刺激着未睡醒的神经,香醋、香油通过绵糊的羹汤于舌侧纠缠,脆嫩的木耳、鸡丝在口中奏出一整天的回味之曲。入腹后,暖意由丹田而生,呼啸全身。
时至今日,网络发达,辣汤的傻瓜式汤料已可由某宝购得,再不用“洗”面筋。鸡年春节,用一年生的小母鸡成汤,切木耳、黄花菜、海参粒,与鸡胸肉、海带丝同入,佐镇江香醋、生抽、小磨麻油,出锅时撒上香菜和小葱末。这是追忆,更是对美好生活的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