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焦虑的人》后感

       最近的书用了一个多星期才听完,用的时间比较久,但忙中偷闲,还能在工作、生活空隙中坚持,心中还是有点小窃喜的。

       昨天刚听完巴克曼的《焦虑的人》,是听播客介绍才去听了这本书。实话说,刚看完余华的《第七天》后再看这本书,感觉没有《第七天》给我的冲击大,也可能是译者的关系,读起来总感觉有些别扭。

    《焦虑的人》是一部关于银行劫匪与人质的故事。故事从人质被安全释放,警察跟人质做笔录开展。起先,我是有弃书的想法,警察与人质之间的笔录谈话感觉牛头不对马嘴,各说各话,感觉像是一群神经病。

       但我耐着性子读下去,却发现这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而是有很多个故事。它囊括爱情、亲情、友情,各个年龄段又有各个代表。他们有的是孤傲的银行家,有想帮忙证明彼此人生价值的中年夫妇,有即将要为人母的夫妇,有人生如戏的打工人,有孤独的老人家,还有莫名其妙变成劫匪的银行抢劫犯。

      他们本是一群互不相干的人,却因为一场不像抢劫案的抢劫齐聚在一起,他们每个人都有缺点,却又是生活中真实的存在。他们也在不断碰撞中,把自己重重包围的防御外壳打碎,产生了共情和同情心。每个人刚开始展示的性格特征会让人觉得难以接受,但在了解了他们的故事后,却又会觉得是理所当然。

       所以,越是读到后面,读者越是被吊足了胃口,想知道究竟会是怎样的一个结局。是的,最后大家甚至是警察用了一个又一个的谎言来保全了银行劫匪,一个因交不上房租而即将被剥夺女儿抚养权的离异妈妈。在那个即将过节的寒冬,他们解救了银行劫匪,也暖了自己一冬。

       书中有一句话多次出现:即使知道明天是世界末日,今天也要种下一棵苹果树。焦虑跟高兴一样是一种情绪,我们不曾去对抗高兴,焦虑也应当一样不被对抗。焦虑的对立面是具体,不去对抗焦虑,专心做好当下的每件小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