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礼拜日,娴躺在暖和的被窝里不想起床。女儿已经初三了,学习上不用再紧盯着,平时早起晚睡,今天也是要睡个够才起的。老公早就去单位加班,家里一片寂静。习惯性的拿起枕边的手机,刚刚想看看朋友圈,一个念头忽然闪在脑子里,昨晚的一幕跑在眼前,回想一下,吓了自己一跳,我这是怎么了?
昨晚在关键的时刻,自己全身心的投入,但是那个名字还是忽然就抢先跑到脑海里了,兴许是这几天加班太累,加上刚刚激烈运动,一结束就懒得再动脑,手机不关就睡着了。今早这又跑来的念头,让娴不知所以。自从认识了这个人,仅仅谈过二次话,交流过二次微信,就念念不忘了。过几天,就是自己四十岁的生日,老公在单位算是个领导,对自己也恩爱有加。自己的工作虽说忙碌,但也能偶尔清闲。女儿成绩优秀,这些都不需要操心,在别人眼里,娴是幸福的,娴也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可是,这个人的出现,似乎要给这个平淡如水的幸福带来点什么。娴不知道怎么办了。其实,也不需要怎样,那个人也没有表示过什么,甚至连一般的朋友都不能算。
这个人是偶然认识的。是娴那天去图书馆,现在读书的人很少了,尤其是像娴这个岁数的女人,读书的更是屈指可数。图书馆里的管理人员和娴都很熟悉,去了,都会热心的跑来介绍又来了什么新书,想看什么书。其实那天着实没有想起来看什么书,漫无目的的在书架之间游荡。张爱玲,王安忆,毕淑敏,迟子建,三毛这些都看过了,有很多章节都要背下来,这些年新出的一些作家,娴懒得看,觉得都是浅薄无比。正闲的发慌,门吱呀一声,闪进来一个身材算矮瘦的男子,进门就跟管理员说:小孟,你看看这个怎么办。我儿子不小心把咱的书给弄坏了。小孟笑了笑说:坏了你就赔100块好了。“呀,这本书才三十几块,要不我买本新的,保证正版,换你这本怎么样?”小孟说:“看在你是咱老会员,又是真爱读书的面子上,算给你个宽大处理吧。不过,下不为例,这是违反规定的。”那人开心的笑了,从侧面看,长得不算难看,但是却有点沧桑,离英俊还差十万八千里,看起来也就三十五六岁的样子。本以为那人会很快离开,可是他还继续恳求小孟:我早就看过了,咱书店里没有卖这本书的,你帮我在网上买一本吧,我付你钱。"呀,那可不行,我这是知法犯法,自己网购的放在馆里,是要受处分的。“那怎么办,我最近要去外地学习一段时间,回来书籍借阅时间就超期了。”小孟也是个热心的胖姑娘,指着娴说“让这个爱书的娴姐姐帮你吧,她肯定知道哪家的书是正版,你们都是一路人。”不知怎么,听小孟这么一说,娴的脸不由得红了一下,迅速的背过脸去,心跳也快起来。还没有容她藏好自己的囧态,那人就来到眼前,“你好,能不能帮我买本书,要正版的,我付费用。这个是我借馆里的,不小心弄坏了......。”那人还说了什么,娴好像都没有再继续听下去,就觉得脑子一片空白,直到那人掏出手机,要互加微信,娴才明白怎么回事,慌里慌张的往衣兜里掏手机,可是手机不在,哦,在手提包里,手提包放在门口的柜子里了.娴慌忙侧身从那人身旁挤过去,拿过手机,加了微信,留了地址.现在想想,那个人好像比娴高不了多少。
加了微信,娴例行公事,给那人买了书,帮忙送到图书馆。中间微信截图给他购买清单,后来又告诉他书已经送过去了。那人也没有多说什么,只说学习紧张,麻烦娴了,回来以后请娴吃饭。寥寥数语。但是还说因为学习紧张,气候不适应,有点感冒。娴也回应说不用客气,出门在外,注意休息。就这些交往,偏偏让娴在家里心神不宁。心里总是挂念着。
还是斗争了一番,从床上爬起来洗漱。老公打电话过来,问需不需要带早餐。娴喜欢吃豆沙包,老公每次都要带几个回来的。吃着甜丝丝的豆沙,娴想:这样甜的日子永远这样甜就好了。可是,今天这个豆沙怎么不太甜了呢?正想着,老公说,下礼拜要出差,去北京。娴一惊,那人不是也去北京了吗?北京的冬天气候干燥,听说风沙也大,南方的人去了,是不适应的,怪不得感冒了呢。老公说,去北京想去圆明园看看,娴说,冬天的圆明园恐怕更凄凉吧,有什么好看的。从小生活在山清水秀南方的娴,实在想不出那个光秃秃的园子有什么好看的。老公说,既然去北方,就一定要领略北方的苍凉。唉,男人的心思,娴还是不太懂,也不想懂。其实,娴最想去的城市是上海,她想去看看王安忆笔下的上海是不是真的你侬我侬,整个城市是不是每天都沉浸在甜兮兮的味道里。可惜,娴因为严重晕车,无法出远门,这也是她的遗憾。听闺女起床,吵着肚子饿,娴才从恍惚中清醒过来。
一个上午,也没有什么事,父母打电话过来,希望娴一家去吃饭。自从结婚,每个周末几乎都是这样渡过的,周六去妈妈家,周天去婆婆家,不知怎的,娴今天不想去,哪里也不想去,只想一个人静静的呆着,想这些毫无头绪的事,想这个毫无理由该想的人。那人,外貌真的是一般,年龄比娴也要小几岁,差不多五岁,但是就是这样想呢?这是怎么啦?可能是无聊到极点了吧!
时间过得很快,又很慢。转眼一个月都过去了,娴依然是上班,下班,回娘家,追剧,逛图书馆。慢慢的那件事和那个人都淡出了她的世界,好像从来没有来过一样。有时候偶尔想起来,也是自己解嘲一番,有什么可想的呢?明天又是一个周末,老弟打电话通知娴明天学校里组织活动,希望娴能去捧场。老弟小娴二岁,在当地一所高中当辅导员,跟娴所在的文化局常有业务来往,但是这次娴不想去,因为女儿马上就要中考了,不想浪费掉每一分和女儿共处的时间,(其实是想时刻监督女儿)。可是老弟不依不饶,说,这次活动范围很小,是一个新来的老师,得了一个全国性的奖项,学校也算是奖励加鼓励其他老师的士气,开个表彰会。时间不长,文化局去人显得隆重些。娴觉得好无聊,自己只是普通职工,除了有个高级职称,其余的官衔都没有,去了又能添光增彩吗?老弟吭吭哧哧说:打了一圈电话,文化局的领导们明天要迎接县里的活动。自己又在领导那里许下了豪言壮语,实在是找不到人了。并且一再许诺,明天绝对不让老姐难堪。唉,打小时候,在口头上,在人情世故上姐弟俩之间娴多数都是惨败者。只好依了老弟。
第二天一大早,娴还没有出门,老弟就来敲门,亲自接娴,老弟说,请领导出山,自己一定要车接车送,才显得隆重。其实,是老弟了解她的脾气,不想参加的事,强她所难,定会如一潭死水,见了谁都带搭不理。这也算提前给娴热热身,营造一下气氛。在去的车上,老弟大致把得奖者给娴说了一遍,35岁,是学校费劲挖墙脚挖来的英文老师,年轻有为,刚来到就代表学校参加了一个全国性的教案大比拼,拿了一等奖。还特意嘱咐姐姐,活动结束拍照的时候,要和这位老师站近一点,显得咱重视。娴一路无语,反正老弟嘱咐的她照做就行了,不用再动脑筋。
周末去学校的路上不再堵车,很快就来到会场。这个会场,娴没来过,老弟体贴,找个志愿者学生,嘱咐她照顾姐姐,然后就去忙自己的了。那个学生也是大方,引导娴坐下,自己也挨着坐,呱啦呱啦的跟娴讲学校最近的稀罕事。时间有点早,会场里没有几个人,本来娴有点不喜欢话多的学生,后来想有个人陪着自己也不错,显得不那么孤单。会场断断续续来人,大约半小时,大会开始了,学生小声给娴说:咦,大会主角怎么没来。这下娴才注意到,表彰席上空着一个座位。心想,这老师,关键时刻假清高,不服从安排,恐怕不是个好老师。正想着,主持人那边介绍到会者,介绍娴是全县文化部门本专业唯一高级职称者,老师和领导们羡慕仰慕的目光一下投过来,这下娴的脸有点红,心里暗暗佩服老弟的能量。介绍完毕,校长开始讲话,娴也听不进去,想着女儿自己在家的事。旁边的学生又悄悄的说:他来了。娴正纳闷是谁,看一个熟悉又陌生的身影闪进了表彰席的空座里。娴的心不由得跳了一下,竟然是他!
会后果然要合影,老弟过来介绍:这是高老师,我姐,咱县里......"不用介绍了,我们认识."不知为什么,娴很快打断了老弟的话,她不想让对方知道她那个从不引以为豪的职称,她感到有点脸红.高老师满脸笑容:对对,我们是熟人,我还要当面感谢你呢!寒暄几句,开始合影,没用老弟催,娴很自觉的跟高老师站在了一起。合完影,高老师跟老弟说,刚才一个学生家长来,缠着他问学生的事,一时无法脱身,才来晚了。老弟说:反正校长也不会怪你,你是咱的国宝级人物。高老师不好意思的冲娴笑了:哪有哪有,都是靠这个本事吃口饭而已。话还没有讲完,有学生来喊:高老师,某某家长在外面等你。他匆匆告别。老弟说:高中学习紧张,家长也紧张,礼拜六趁老师没课就来找。娴问:不是刚转来的老师吗?这么快就和家长熟悉了?“虽说是刚转来,但是名声在外,家长们早就拼着劲排队来讨教经验了,等琳琳上了高中你就明白了。”
路上,跟老弟说了去妈妈家吃饭的事,老弟说“老姐,今天真是感谢你,不然我还真不知道喊谁来参会,你今天表现的真不错,我一直担心你合影的时候不配合呢,想不到照的表情很到位。”娴的心又突然跳了一下,是吗?我表情到位了吗?到了家,娴嘱咐弟弟马上把合影发给她,自己匆匆换了鞋子,跑到卫生间,关上门,掏出手机,自己端详着照片,果然,自己的笑容是舒心的,安详的。旁边的高老师是微笑的,两人站的不算很近,中间能插进去一个手臂,但是娴却觉得很近。娴不由得又脸红了。闺女琳琳过来敲门:“老妈,老师让买个电子英文词典,你带我去买吧,去实高门口,你要是没空,我就让舅舅带我去,舅舅买还能打折呢。”实高就是弟弟所在的实验高中,是这个市里最好的高中了,娴急忙说:“你舅舅忙,我带你去。”以前这种事,多数都是老弟带女儿去,老弟是辅导员,懂得跟孩子交流,女儿很喜欢跟他出门。今天娴很想再去实高,觉得离得越近越好。心里才踏实。
家离实高并不远,3站路就到了,礼拜日书店人很多,多数都是家长带孩子来选书,有些乱哄哄的。女儿老师已经给了我词典购买参考,所以很快就买完了。出来门,隔壁肯德基的大广告牌子十分亮眼,女儿说想去吃个冰激凌,大冷天,不要吃”。“走吧走吧,吃完就去姥姥家."拗不过女儿,只好尾随进去。刚进去,就碰见女儿的同学,两个女孩叽叽喳喳说个没完,还给妈妈说让妈妈坐的离她们远点,以免窃听她们的话题。娴笑了笑自觉的找了个靠窗子的位子,要了一杯热奶,早晨吃的匆忙,还真的有些饿了。透过窗子,看风景,也很好的。正出神,听一人哇啦哇啦的说着英文进门,坐在娴面前,定睛一看,是高老师!他边打电话边给娴示意,算打了招呼。娴也微笑一下,没有太多表示。继续看风景,耳朵不由自主的听英文,声音真好听,如窗外的阳光,给这冬季带来些温暖。英文说得也很正统,娴想,哦,我知道怎么回事了,是这个人的学识气质,打动了她。高老师打完电话,娴的奶都凉了,竟也忘记喝。他不好意思的说,马上就到中午了,还没有吃早餐。刚才学生有事找,平时都是要求学生和他用英文对话的。又说了上次的事情要感谢娴,要不先请娴吃早餐。娴推脱说已经吃过了,等会要回娘家吃午饭。高老师也就没再推让,自行点了一个汉堡,几口就吃完。以往娴是最看不惯这种狼吞口烟的吃相,可是看眼前的人这样,也不觉的什么。正胡思乱想,女儿走过来喊娴,娴介绍了高老师给女儿认识,说希望女儿高中能碰到这样的好老师。说着话,妈妈打电话来催促。只好匆匆告辞。回娘家的车上,女儿说,我才不要这个老师带我英文课,他长的太不帅气了。青春期的女孩,对成年男性的评价仅仅限于外表。车窗外,车水马龙,娴想:这会,他去做什么了?
二天后,娴在单位写年终总结,这是每年年底必做的工作,索然无味。微信响了一下,打开竟是那人的,问忙不忙?娴回复还可以。又问汪曾祺的书可看过?娴说学生时代读过。回复说建议现在拿出来再读,生活的小美好有很多。娴说好吧。再也无话,对方也无话。这一天,感觉工作也不那么招人厌倦了。很快一上午过去,午饭依旧是去食堂用饭。吃着年复一年的大锅菜,娴只想抓紧填饱肚子,尽量让自己不去品尝味道。微信又响了,还是那人,问:是不是在单位食堂呢?娴说是的。那人说看了汪曾祺的书,你就不会再讨厌食堂的饭菜,任何一种饭菜都是有灵魂的。“灵魂?“是的,每一样饭菜都有各自的不同,他们用各种味道来展示自己的不同,因此有了不一样的灵魂。””娴看着这些话,心想:这人还是个有趣的灵魂呢。再无话。
晚上回家,老公今天有应酬,女儿在学校,家里像以往那么清净。娴拿出手机,微信信息除了几个购物群有人聊天,都静悄悄的,所有的人都变成了一个个头像。打开那人的朋友圈,什么都没有。再翻看聊天记录,也看不出什么。干脆,出去走走。冬季的南方,室外和室内一样的冷,不过这种冷也好,可以让人头脑清醒。娴边走边想:这个有趣的人,每天都是这么有趣吗?每天对生活都是这样富有热情吗?也许是吧。这样的生活态度真是让人羡慕。娴想:今后,自己也要做这么一个有趣的人。
又是礼拜天,娴还是窝着不起床,微信响,那人说:今天天气好,应该去湖边走走。娴说:上午有点冷,下午再去。再也无话。下午,娴出了门,去湖边,太阳很好,南方的冬季就是比北方好,花草树木依然茂盛,湖边游玩的人很多,还有摆小摊的。买了几个炸串拿着也不吃,一个一个摊位逛过去,又看见有位老奶奶卖手工刺绣做的手包,觉得每一款都好看,每一款都喜欢,索性买了三个风格不同的。再往前逛,遇到卖插花的小伙子,一身文青打扮,车上满满黄色的小野菊,真是亮眼,价格便宜,一大把才十块钱。小伙子说自小就喜欢种花,所以大学就选了园艺专业,租了田地种了很多,也有不少人去花田里拍照。给娴一个二维码,说欢迎娴去参观花田,免费拍照。娴说那真不错。卖花人说,一看娴就与众不同,喜欢花的人,都是喜欢生活的人。这一句话,真说到娴心里了,是呀,喜欢生活,比什么都重要。阳光的味道真好,沐浴在这醉人的风景里,娴想:心若向阳,花自开,那人不必经常联系,就这样,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