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是著名的犹太人格言。
一九八五年五月,米兰·昆德拉荣获耶路撒冷文学奖,在典礼的演讲词中引用该名言,意在表示 “人们思考得越多,以为越接近真理了,却发现反被上帝愚弄“的无奈窘迫,借以表明人类无法做到完全超越自我的困境。
其实,人们面临的困境不是思考超越,而是不会思考。
两位作家,一位是索尔·贝娄,美国作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普利策奖获得者,代表作《洪堡的礼物》。另一位是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凭借长篇小说《无尽的玩笑》一夜成名,获得“麦克阿瑟天才奖”。他们在各自的作品中分别讲述了思考,特别是向世人说明思考之艰难,远非人们想象得那么容易。
《要考虑的实在太多了》收录在索尔·贝娄的散文集。他关于思考的议题集中在美国社会人们的思考行为,人们不会思考是社会牵制,舆论大行其道的直接原因。
索尔·贝娄在引用两百年前威廉·布莱克的诗句:“好人喜欢的是别人的意见,而不会自己去思考”,诗人的意思不言自明:不思考的好人容易把自己的思想自由拱手交给狡猾的骗子、花言巧语蒙人的家伙-而这些人最终会表现出”他们的私心“。
我不知道使用“骗子“是否合适,“他们的私心”是否源于利益追逐。从社会角度而言,秩序的需要有助于维护的稳定性和简单化。建立宽泛的思想,定义为社会的价值观,说服大众接受是行之有效的办法。这是思想自由式微的社会原因。
作者无不戏谑地写道: “发明一种新的陈词滥调,你会成就一番大事业”,这一断言来源于版本:“发明一个更好的捕鼠器,世界将为您开辟一条通往家门的道路”,来警惕人们在无形的指挥棒下,对社会流行思想的全盘认可。“为什么我们要把这些光鲜男女对公共事务的判断当真呢?”,“这些舆论制造者的真正目的,是让我们再一次浸到一坛“正确”或可敬的腌料里“,可能是唤醒人们开始独立思考的最犀利的宣言。
担心因为有独立见解就受到他人的质疑,担心因为没有从众就受到他人的排斥和指责,在意别人评价和权衡利弊,“欣然同意或顺从一致”成为人们选择的安全起见的路线,担心愈甚,得失愈多,独立思考的危险愈深,放弃思考的几率愈大。人们在建立自我和认同共性面前混淆边界,担心自己不被尊敬,受舆论蛊惑的同时,却在不自觉向大众看齐,生怕掉队,招致他人的鄙视。
毋庸置疑,有迹象表明:物质,安全满足之后,人们沿着马斯洛需求金字塔,追求更高层的社会,尊重需求。相比以往任何时代,人们需要从外界获取认可的需求有增无减,一旦人们愈来愈在意外界对自己的看法,他们就会越来越依赖社会灌输给他们的思想。这是从个体解读对社会妥协的原因。
有一篇文章,列举了曾经流行一时的产品:**鳖精,脑*金,**口服液,戏称人们因此缴纳了昂贵的“智商税“。我们很难知道那些产品,脍炙人口的广告语充斥大街小巷,妇孺皆知,为什么在若干年后销声匿迹?
人们可能会责难商业追逐利益的贪婪,归因于资本运作的欺骗,甚至谴责商业运作的过度包装,涉嫌欺诈,但是人们盲从,不能自主思考是助长商品“成功“的举足轻重的推手。
商业宣传没有什么过错。“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是可以增加爱情的浪漫,”入住**豪景,彰显成功尊贵“,也不能不说是成功的一种表现。
真正的可怕是,商业化运作的广告,设计已经从传统意义的吸引人,上升到心理分析的高度,无形中在社会造势,潜移默化影响人们的价值观带来更加可观的利润。自媒体兴起,借助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更是使用类似意识操控的方式,让人们沉浸在推送的思想上瘾中不能自拔。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则从每个人面临的生活琐事入手 ,讲述了独立思考的艰难和重要性,他把“如何学会思考“作为人文教育的最主要使命。
《生命中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是大卫·福斯特·华莱士2005年在肯扬学院毕业典礼上的演讲。这篇演讲在随后的日子被制作成短视频,风靡网络,创下一周四百万的点击量,在2013年美国评选“最具影响力的十大毕业典礼演讲”中,收获了仅次于乔布斯演讲的殊荣。
“教育的真正价值与成绩,学位无关,只与生命的自觉和警醒有关,自觉于什么是真实及重要的。”
对于教育所担负的责任,我不敢有所评论。倒是生命中所应有的“自觉和警醒”似乎朝着回答问题的方向迈进了一步,那么就是在说,在人的一生中,既然教育应该,并且可以肩负这样的重任,至少透露了一个信号,尽管困难-“在成人生活中,日复一日地保持自觉与警醒,困难得不可想象。”,而且“这种自觉就隐藏于我们身边平淡无奇的生活中”,分明给可能赋予了更多的权重。
堵塞的交通,拥挤的购物,懒散的收银员,一切一切的不顺心被贴上了“诚心与自己作对”的标签,被永远地拉扯进恶行循环之中。
这时候,如果可以有不同的视角,哪怕是稍微的意识:是不是因为……才会……情形就会完全不同,你并非需要像个英雄一样,把责任全部揽在自己身上,唯一可以做的是在自以为是做出决定前,慢那么半拍,提醒自己还有另外的可能。
我们当然不能否认必要,基本的运作模式,至少我们需要付钱给开公共汽车的司机,支付水电煤气费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成功,优秀仅仅是用钱财来衡量的,权力,智力,美貌等等的追逐,亦雷同于此。完全没有必要污化金钱,权力来更正人们的追求,人们能做的是思考社会施与的,或是人们不自觉建立起来的固有的观念,有所选择,有所摈弃,而不是因为它们由来已久,被世俗认可而无条件接受。
“唯一绝对的真实是,你可以决定自己以何种视角去看待事物。我认为,这,就是真正教育的自由,以及学会如何更好地适应的自由:你会有意识地决定什么有意义,什么没有。”这也正是思考最为耀眼的部分,思考之所以成为思考的原因。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不想使用美德的说教来交换思考的行动,他只想说明,在琐琐碎碎的事情激发人们自认为正确的结论时,人们有极大的主动性提醒自己,摈弃被认为的与生俱来的默认状态,学会自己思考,结果一定会有所不同。
诚然,这样的发自内心的思考可能比登天还难,需要克服由来已久的惯性,需要时刻警惕提醒自己思考,需要走出舒适区,需要面对不确定答案的困惑,需要接受人们的质疑,但是唯有如此才可以真正彰显自由。
“真正重要的那种自由,意味着专注、自觉、自律、不懈努力,以及真诚地关怀他人,并且每天都以无数琐碎微小而乏味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地为他人牺牲奉献。”
这的确很困难,但是同样是最值得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