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把童年早期称为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这一阶段儿童还不能进行逻辑心理运算。前运算阶段大约从2岁到7岁,其特点是符号思维和表征能力迅速发展。
1.前运算思维的优点。不需要借助感知或动作线索的思维特点是符号功能的特征,即能用符号和心理表征来代表特定的意义的能力。符号有助于儿童记住和思考不在眼前的事物。学龄前儿童通过延迟模仿、假装游戏和语言的发展来展示符号功能。三岁以前大部分儿童都不能很好的理解图片、地图、比例模型以及它们所代表的物体或空间之间的关系。皮亚杰认为,儿童是通过转换进行推理的,转换推理是指儿童在主观上把两件事情联系起来,特别是这两件事请在时间上接近时,而不管它们之间是否存在逻辑上的因果关系。一项对3~5岁儿童进行的系列研究发现,与成人不同,儿童会把“吃东西前不洗手会生病”与“跳起来的人一定会落下来”等同起来,认为它们同样是确定无疑的。随着学龄前儿童对同一性理解的发展,他们发现这个世界更加有序和可预测,对同一性的理解是自我概念出现的基础。
2.前运算思维的局限性。前运算思维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中心化。皮亚杰认为,年幼儿童过分以自己的观点为中心,而不能考虑其他人的观点。
3.幼儿心理理论。三岁儿童能区别正在吃小甜饼的男孩和想要吃小甜饼的男孩。他们知道哪个男孩能拥有、分享和吃小甜饼。3~5岁的儿童能理解思维发生于心理内部;思维能解决真实或想象的问题。学龄前儿童普遍认为心理活动是断断续续的,直到童年中期,他们才知道心理活动是连续的、主动的。五岁儿童能认识到经验、情绪、知识和思维能影响梦的内容,但直到11岁时,他们才真正认识到他们不能控制梦。
三岁的儿童不能识别错误信念可能根源与他们的自我中心思维。该年龄的儿童倾向于认为任何人都知道他们所知道的,都相信他们所相信的,他们不能理解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四岁儿童能理解,不同人对同一事件有不同的看法,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信念不同。直到六岁时,儿童才意识到看到或听到同一事件的两个人,对事件的理解可能完全不同。
儿童到了四五岁才有欺骗的能力。
4.影响心理理论发展的个体差异因素。
社交能力和语言发展有助于理解思维和情绪。
年幼儿童在家里听到的谈话类型影响其心理理论的发展。
鼓励假装游戏的家庭能激发儿童心理理论技能的发展。当儿童扮演某种角色时,他们会尽力猜测他人的观点。
在家里说和听两种及以上语言的双语儿童,和单语儿童相比,他们在特定的心理理论任务上表现得稍微好一些。双语儿童知道一个物体或想法至少可用一种以上语言方式表现出来,这种知识有助于理解不同人会有不同的观点。
不同文化看待心理的方式不同,这种文化态度也会影响儿童。北欧和美国中产阶级家庭的儿童更多注意心理状态如何影响行为,而亚洲儿童则关注引起行为的情境。日本的父母个老师经常和儿童谈论他们的行为如何影响他人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