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的刚需是一切驱动力的源头。— —李笑来
其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各种刚需,最浅显易懂的就是吃饭这件事,到点了我们都需要吃饭。我们习惯性的去做某件事基本都是因为那事背后有着我们不能不去做的需求,所以,一切的刚需的背后都必然显现为“习惯”。
吃饭是我们有着强大自我驱动力去做的事情,因为不吃我们就会饿,就会难受,倘若不吃饭不会让我们难受,我想,起码大多数人都会表现为,吃不吃都无所谓。
那么切换到其他角度,比如说成长、认知变现。成长,我们首先需要自律,长期保持自律是件令人痛苦难受的事情,在坚持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驱动力越来越弱,甚至直至感叹:这事我居然已经忘了好久了!这其实就是刚需正确与否的问题。
刚需塑造大脑
所以,李笑来在刚需之前加了一个定语“正确的”,其实就是想说明,有些刚需是不会令人进步的。并且正确的刚需更应该是主动获取的,而不是被动或者天然的、一成不变的,毕竟不断成长也就是重新选择刚需的过程。
有的人把成长视为自己的刚需,这本身没错,但有时我们在努力的过程中没有长期准确的意识到曾经反复强调的“活在未来”——每天都要深入的去思考未来。正确的刚需需要呵护与重塑,很多时候,我们一不小心就很容易被现状困扰着,要知道:现状其实就是过往的积累。如果把目光放在现状,我们会表现为更加关注过去或者急于改变现状,想想,改变现状的难度实际上难到根本不实际。
把当下做为新的起点,开始积累,着眼于未来,活在未来。
持续且正确的对阶段性的“未来”(目标)足够清晰,并且不断重塑,养成“不做成这事就会很难受”,基于这样的价值观下,然后开始选择正确的难受。
然而,正确的刚需最关键、最核心的还有耐心,而考究一个人有没有耐心,就看他能看到多远的“未来”。
有着强大自我驱动力的人,目光如炬,能够看清楚事物背后的逻辑,理清事物间的关系。不断拷问自己,找到真正的刚需。他们或许在工作中默默无闻,但他们始终能够以成为更好的自己为灯塔,以刚需为船桨,为了自己而工作,他们才是生活中的强者。——豆瓣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