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就是打

作为父母,打孩子是经常用的一种手段,可是这种手段往往被附加上很多其他批评手段。最可恨的是语言暴力,这一点,妈妈尤甚。

身边常见这样的案例,一个孩子犯了错,妈妈孩子打了一下屁股,然后就开始说以前的所有错误,说自己的付出,说自己的希望……

于是这就有点像马克吐温先生的故事一样,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最初,他觉得牧师讲得很好,使人感动,就准备捐款,并掏出自己的所有钱。过了十分钟后,牧师还没有讲完,他有些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一些零钱。又过了十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于是决定一分钱也不捐。到牧师终于结束了长篇的演讲开始募捐时,马克.吐温由于气愤,不仅未捐钱,相反。还从盘子里偷了二元钱。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会引起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超限效应”。这个效应启示我们,在批评或表扬孩子时,应掌握一个“度”。

我想这个度的把握就是,今天作业没写完,惩罚可以是打手心三下,然后就开始继续写作业,这样孩子不会有什么埋怨,错了惩罚,没有附加批评。

当大人有附加批评时,孩子心理往往会想:我不就……这样的批评就没有意义了。

在我孩子这里,我就用了这个方法,错,必罚。罚只为这一件事,同样的错误再范,惩罚加重,然后提醒一下,接着就开始做事情。一开始执行的时候,心理颇不平静,后来习惯了,孩子也就很顺了,不再因为惩罚哭半天了,再是挨打也就几分钟的事了。

许多孩子在自己做错事之后就明白自己错了,家长只要不带入附加批评,一般孩子不会有反抗心理。仔细观察多数孩子,抱怨往往是父母的牧师式唠叨,我们每个人都不喜欢这样。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所以父母孩子是不要给孩子施加这些批评才好。

在批评的时候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坚决不说其他之事,孩子也就没有可以反驳的理由了。

当孩子没有意识到自己犯错时,家长再给予打的惩罚之后,解释为什么,然后立即让孩子投入到正常生活中去,而不是打过孩子,觉得亏欠孩子,还要弥补孩子,还要说话再温柔一些,这都是不可取的。

孩子的眼睛很亮,心理也亮,当大人有温柔的声音出来时,孩子就已经知道,自己可以撒娇偷懒了,于是,新的问题有来了,惩罚也就没有意义了。

要想批评孩子得当,就要打就是打,不能有别的任何思想和需要渗入。只要让孩子明白因为什么挨打即可。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王亚樵,1889年2月26日出生于安徽合肥北乡。因在结拜兄弟中排行老九,故人称王老九。他的祖上同时经营着一家棺材铺...
    平心静气观人生阅读 485评论 0 0
  • 在床上躺了两天,生理期来了,懒懒得不想动,每到一个月要固定上门的日子,除非我是逼不得已非要上班,真的,这两天啥都不...
    卉helen阅读 236评论 0 0
  • 人生就是一步一步认清现实的过程...它会让你去经历 去体验~ 去摸索~直到你 看到了人性...
    策划师MrS徐阅读 154评论 0 0
  • 在这个日新月异在发展着的新兴时代里,无论什么都在发生着各种变化。地铁或者公交里上至七八十岁的老人、下至十几岁...
    听说你在等我阅读 35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