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知是一个边界感很差的人。
这一点,跟我成长在一个缺乏边界感的家庭有关。
我在农村长大,小时候,太爷爷、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姑姑、表姐和表哥....都生活在一个家里。且到今天为止,奶奶和妈妈已经在同一个屋檐下住了31年,整整31个年头!
所以,在我们家,从来就没有两个人的事儿。一大家子人就像一张巨大的网,一个点震颤,就会波及到整张网。
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其实也很难要求什么隐私。互相介入到彼此的生活里是理所当然的,因为“我的事就是你的事,你的事也是我的事”。
更何况小时候家里开商店、开诊所,家庭和店面,都是连接在一起的,大门永远是敞开的,村里的人随时会出现在我家院子里。
所以,对我来说,“边界”和“空间”绝对是一种奢侈品。
前段时间有一个很火的小视频,视频里有一个小女孩,大概5、6岁,她和妈妈吵架了,她坐在床上一边哭一边撕吼:“你们出去,我想静静,你们就让我一个人呆一会儿好不好!”看完这个视频,我觉得一点都不好笑,因为那完全就是我小时候的翻版,跟我当年和父母对峙的场景简直一模一样。
我特能理解那个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小女孩——其实,她当时已经难过到窒息。而她的父母非但不能理解她的感受,反而把门敞开,站在那里拍小视频。
视频里,小女孩所表达的是她真实的诉求:“我很难过,请你给我一个空间,至少,不要用这样的漫不经心和嘲笑来刺伤我。”但是,对于一个缺乏边界感的家庭而言,这个诉求是“无理取闹”,简直....就像一个笑话。
我曾经颇以“我妈和我奶奶在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红过脸”自傲。现在想想,这是一件多么糟糕的事情啊!每个人都耗费了巨大的心理能量去避免冲突,压抑自我,各自内伤。
不幸的事,我发现自己一边反感这种“黏腻”的感觉,一边承袭了这种方式。
我也非常擅长避免冲突和压抑自我。在我的家庭系统里,“家和万事兴”是至高无上的信条,别人侵犯你的边界?忍忍就好了。
我成为一个非常怕被孤立的人,什么事情都跟自己有关系。当别人与我有边界的时候,我会非常焦虑——他是不是讨厌我?我是不是做错了什么?是不是我的努力不够?所以,我会花了精力时间地去讨好别人。
这里面隐含着一些很可怕的后果。
首先,自己和他人之间的边界消失了,“自我”其实也就消失了。我总是追着别人觉得“优秀”的那个方向去努力,一直追,一直追,却忘记了自己到底喜欢什么,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
其次,因为不会拒绝,总让自己陷入到拖延之中。最近在改一篇论文,又深深陷入这种拖延的无力感,想到这件事就焦虑,但是又无法行动,一边后悔自己为什么答应做这件事,一边自责自己能力不足,完不成这个任务。持续一段时间,结果就是论文没改明白,整个人的情绪也变坏了。
最糟糕的是负面情绪会以“躯体化”的形式表现出来。我会无意识地通过“让自己生病”来表达我的拒绝,这是一种缓慢自杀的行为的。因为无法守住边界,我们会耗费大量的能量在消化这些入侵者和入侵事件,太累太委屈,搞得自己身心俱疲。
如果持续无法拒绝,压抑自己的需要,拉低自己的底线,痛苦到极致,身体就会替我们表达负面情绪。而生病的极致其实是死亡。我说的“死亡”,未必是主动为之,也可能是被动的,如酗酒、慢性病、癌症甚至所谓的意外事故。比如,我读研究生的时候,给自己揽了无数事儿,每一件事都想做到尽善尽美,恨不能三头六臂,结果生生把自己逼出胃出血,躺在医院,当时大夫还问我:“姑娘,才二十出头就胃出血,你是干什么工作的?”
因为在我的原生家庭体系里,没有人教给我如何守住自己的边界,如何尊重别人的选择。
所以,只要冠以“家人”之名,就可以天经地义地把自己的意志强加在其他家人身上。随着遇到的事情越来越多,我发现自己也会情不自禁地想要去“控制”别人,我也没有什么边界意识,感觉大家关系好,那就“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的事就是你的事”了。
我在反感“自以为是”“好为人师”的同时,不知不觉地滑入这样的角色。我特别爱管事儿,用我室友的话说,“过于热情了”,自己觉得很多事情都“需要”我的“帮助”和“付出”。对于外人如此,对自己的家人更是如此。但实际上,不征求别人同意的热心,是对别人的不尊重,甚至是潜意识里的贬低。
于是,对与自己关系越亲近的人,就越是没有边界感,越是肆意侵占他们的时间、感受和自由意志。这是一种可怕的“自我正确”。所以,在这样的模式里,最受伤害和为之所累的,往往也是最爱自己的人。
天呐!原来这种模式也是会经过代际传递的。
还好,我不会一直这么下去,我在觉察,也在改变。
这些年的经历让我明白:“你没办法照顾到所有人的需要”。事实上,很多时候,我连自己都照顾不好,连自己最爱的人都照顾不好。遇到了一些雪上加霜、落井下石的人和事之后,我也必须承认,有些人,无论你怎么努力,看你掉进坑里的时候,他们也还是会选择袖手旁观。“甲之蜜糖,乙之砒霜”这句话也着实在理。有了切肤之痛,才会真的理解,每个人都活在自己的立场上,无关对错,但我们要有自己的边界感。我们注定不能让所有人满意,我们也必须要为自己的人生负全责。
尤其是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这些年的个人体验和督导,让我对自己、对个案都有了更深的理解。因为在咨询关系里,边界是极其重要的。如果咨询师没有边界感,那么来访者也无法真正成长。咨询师不提建议(事实证明,提了也没用),也不去控制来访者,而是寻着来访者内在的感受去理解他。所以,做心理咨询师这几年,我的改变挺大的,最大的成长其实不是知识性的,而是逐渐树立的边界感。
这几年,我不会在咨询室之外给其他人进行“心理咨询式”的谈话了。不管是什么人问到我,我都不会“假装心理咨询”了。因为在咨询室之外,我不是咨询师,我知道我无法用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到对方。我也知道,如果我没有这个边界,我们的朋友、师生、亲人关系,也就随之没有关系定位了,这是非常糟糕的事情。
朋友失恋就陪她一起骂骂那个渣男;有抑郁倾向,那就赶紧推荐靠谱咨询师和医院;夫妻矛盾,基于我的立场该提建议就痛快提了;孩子青春期叛逆,这个...必经阶段嘛...也会推荐一些家长适合读的书。我也会耐心地(或不耐心地)听听他们的吐槽,给点自己的小看法,然后该干嘛干嘛,仅此而已。
当然,这可能会导致对方的期待落空甚至失望,曾经我很惶恐。但现在,我可以平静地解释,可以收下这些失望而不自责了——知道了自己的边界,才能真正有力量。但凡号称自己“法力无边”的人,都是骗子。
还有一件事儿,我的一个发小,没事儿爱跟我视频连线。关键是连线之后,就让我跟她家3岁的小孩聊天,各种苦口婆心催我生孩子。其实随着生活环境和兴趣的变化,我俩之间真的已经没有什么共同语言,只能这么尬聊。每次陪着笑隔着屏幕逗孩子的时候,我都巴不得赶紧挂掉,但碍于情面,难以执行。
去年发生了一件事,让我彻底决定结束这样的尬聊。她先是给我发了一张她孩子的照片,我敷衍地夸了一下,然后她让我也拍一张自拍给她看,我明确谢绝了。结果,她用强制的语气一而再地让我发照片,在她又发过来几张自拍之后....我再也没有回复她。那一刻,感觉真的好轻松!
对于强加在我个人意愿之上的所谓“不就是....”“我是稀罕你才想看看你”“我是为你好”....抱歉,恕我不想奉陪到底了。
对于那些缺乏边界感,随便介入别人的生活而不自知,轻描淡写地说着“我这么做你没关系吧?”“你的时间可以吧?”这种话的人,抱歉,我觉得有关系,我的时间并不廉价,我的情绪也有成本。
既然你知道我酒精过敏,既然你知道我很累,既然你知道我不喜欢被盘问,那么,请你克制一下自己。我理解你们的好意,但我选择拒绝接受你们的行为。
比起过去的自己,我已经可以觉察并抵挡住一些入侵了:我开始不那么急于把秘密告诉其他人;我更多地使用AA制;我有意识地不去打扰别人的私人空间;我会告诉深夜问我在不在的人,太晚了,我要睡了,有什么事儿明天再说吧......
我花了很长时间去理解别人的距离和拒绝,不意味着他们不爱你,不喜欢你。我也经常告诫自己“有所能,有所不能”。我慢慢发现,原来坚定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讨好别人,明确说“不”的时候,天也不会塌下来,反而自己和别人可能都舒服一些。
这些看上去轻而易举的事,对于一个边界感不强,无法拒绝别人的人,挺难的。我还是能感觉到自己的拒绝里还是有情绪的。其实自己也知道有更加圆融的方式,我也知道可以用更恰当的方式去沟通,但是现在还没有完全掌握——虽然知道说“不”的重要性,但别人有事找我,下意识的反应是“好吧”.....实际自己诸多不便,甚至无力招架,但还是硬撑下来。我有一道边界,但总是不自觉地退让一点点,再退一点点。我承认,能守护住自己的“边界感”,确实是我的一道坎儿。“知道”和“做到“之间,还是有距离的。
还好,我已经开始觉察并探索自己的边界在哪里,有意识地划定自己的心理范围,塑造新的关系模式。
2018年,要么守住边界,要么累死。
2018年,要么学会说不,要么内伤。
尤其是对那些随便侵犯自己边界,无理由地伤害自己的人,说“不”。
记住,你有捍卫自己的领地的权利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