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孩子的老师在群里发一则消息:清明祭英烈,诗歌表我心。清明节到了,希望孩子能够上传视频,内容主要是围绕清明节祭英烈,吟诵诗歌;或者是关于祭英烈的手抄报,绘画等。
我问儿子,选择哪种形式祭英烈?儿子反问我,妈妈,啥是清明节祭英烈?我一下子有些顿悟,儿子还不明白清明节到底是个什么节日,更不懂为什么要在这一天祭英烈,该怎么给孩子讲呢?
我一边做着饭,一边思考如何向儿子解释……
我让儿子先去手机百度上,语音查一下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然后琢磨着,该如何让儿子交上这项作业。
儿子在百度查出了关于清明节的视频,视频上说,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全国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每逢清明时节,人们无论身处何方,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缅怀祖先。清明礼俗文化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人文精神。在祖先祭祀仪式中慎终追远,在踏青郊游中享受春天乐趣,文化传承与身心调适是清明礼俗文化的重要功能。
儿子说,我就知道清明节可以植树。我说,在这一天,人们可以踏青、植树、放风筝、插柳,有的地方还有拔河,荡秋千等活动。当然,还有扫墓祭祖、缅怀先烈的活动。
儿子说,为什么要扫墓祭祖?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清明时节的上坟非常重要。因为祭祖和孝道是绑定在一起的。若不参加祭祖,就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
上坟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垫上砖头,让他人看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为什么要缅怀先烈?
古往今来,许多革命烈士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全国人民过上幸福的日子,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革命的胜利。我们现在所拥有的一切:平和的社会、稳定的生活,都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他们是最伟大的!我们要向他们致敬,不能忘记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所以我们要永远缅怀他们。
儿子有些似懂非懂,总算不再发问,开始跟我说,我想录视频。我说,好的。那背哪首诗合适呢?我们想来想去,还是背杜牧的《清明》吧。儿子自己在百度里搜出来,认真地跟着视频一遍一遍地读,还一边读着一边踱着步,来回地走了十来趟儿,然后对我说,可以录了。我马上放下手里的东西,给儿子找了个合适的位置,给他录视频。
录了一遍,我觉得缺少点什么,并且儿子背的时候,有因为思索延长的空白时段,我就打开视频,让儿子自己看了一遍。我建议,最好加上个开头,比如:清明祭英烈,诗歌表我心,同时做个“表我心”的手势,然后再说,“接下来,我给大家背诵一首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然后把诗背把完即可。我问儿子,是就这样,还是重新再录一遍?儿子觉得说不下来,我鼓励他先试着说两遍。儿子很不情愿地试了两遍,最后拉着长音说,开始吧,再录一遍。
又录了一遍,非常成功,我对儿子竖起大拇指,我对儿子说,妈妈非常欣赏你勇于再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