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为一个靠谱的咨询师 第一篇:第一章

送给心理咨询师小白及心理爱好者

第一篇:整体篇

第一章:咨询师的九要素模型

心理咨询九要素模型详解

在心理咨询领域,对行业和心理本身拥有完整且系统的认知至关重要。许多心理咨询的教学往往从正式咨询这一步才开始,却忽略了前面的关键环节。而九要素模型则为我们勾勒出了心理咨询的完整脉络,从定位到正式咨询,每一步都不可或缺。


1、定位:找准前行的方向

“定位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 在心理咨询行业中,定位是迈出的第一步,也是关乎全局的关键一步。它就像大海中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在行业的浪潮中不迷失方向。定位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教心理学、做心理咨询以及靠心理咨询赚钱,不同的定位有着不同的侧重点和发展路径,而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更能让我们看清每种定位的内核。

若是定位在教心理学,就如同一位潜心钻研的学者,对标教师的角色。重点在于深耕知识,构建完整的理论框架,将心理学的奥秘清晰地传授出去。这类人无需过多涉足咨询的商业层面,只需专注于知识的研究与传播,靠教学便能安身立命。

李老师是某师范大学心理学系的副教授,她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有一次讲“爱情三元论”,她没有照搬课本上的 “亲密、激情、承诺”,而是带学生看了一段《大话西游》的片段 —— 至尊宝对紫霞的承诺与现实的冲突。“你们看,至尊宝说‘爱你一万年’时,是激情冲昏头的承诺;而他戴上紧箍咒时,才是带着痛苦的亲密与责任。” 她边播放片段边讲解,还让学生分组用这个理论分析自己父母的婚姻模式。有个女生分享时哭了:“原来我爸妈总吵架却不分开,是因为他们的‘承诺’里藏着对家庭的责任感,以前我总觉得他们不相爱。”

除了课堂教学,李老师还带领学生做“校园心理漫画” 项目,把 “认知失调”“习得性无助” 等理论画成四格漫画,贴在食堂和宿舍楼道。有学生说:“看漫画时突然明白,自己总拖延不是懒,是因为每次完不成任务都会自责,慢慢就‘习得性无助’了,现在试着把大任务拆成小步骤,居然能做完了。” 李老师从不接商业咨询,她说:“看到学生能用心理学知识理解自己、理解世界,比赚多少钱都开心。” 她的定位清晰而坚定,在教学的土壤里种出了属于自己的果实。

而定位在做心理咨询工作,其对标角色更像是社工。在国外,心理咨询的费用由国家、保险公司和个人共同承担,所以相对较为便宜。从事这一领域的人,往往有一份固定的薪资,不完全依赖咨询费用生存。就像西方有句俗语:“一个好汉三个帮,律师搞定外部麻烦,会计师搞定金钱麻烦,心理咨询师搞定内心麻烦。” 可见心理咨询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但此时的咨询更多是一种服务,而非以盈利为首要目的。

王老师是某社区服务中心的专职心理咨询师,月薪由区政府财政拨款,每次咨询只收20 元材料费。去年夏天,她遇到了 14 岁的男孩小宇 —— 父母离婚后跟着奶奶住,逃学、打游戏,奶奶一说就摔门。第一次咨询,小宇全程低着头,脚不停地蹭地板。王老师没提学习,反而从他T 恤上的篮球明星聊起:“你喜欢库里?我儿子也总说他三分球准。” 小宇眼睛抬了一下:“阿姨你也看球?”

接下来的两个月,王老师每周跟小宇聊一次,有时在咨询室,有时在社区篮球场边。她听小宇说“爸爸答应来看我,结果又没来”,也听他说 “其实我不想逃学,就是怕同学笑我没爸妈管”。她没给 “你要好好学习” 的道理,只是在他说这些时,轻声说:“换作是我,也会觉得难受。” 同时,她联系了小宇的班主任,协调学校给他安排了篮球兴趣小组,又约了小宇爸爸两次,跟他说 “孩子摔门时,可能是在说‘我想你’”。

秋天开学时,小宇奶奶特意来中心送锦旗,说孩子不仅按时上学,还主动跟奶奶说“以后我帮你择菜”。王老师笑着摆手:“这是我该做的。” 她的咨询室墙上挂着 “让每个心灵有处安放” 的标语,这正是她定位的写照 —— 像社区里的路灯,不用多亮,但能在有人需要时,给点温暖的光。

当定位是靠心理咨询赚钱时,那就需要以老板的思维来运营。老板的重点在于策略,包括咨询策略、产品策略和收费策略,这涉及的范围远比前两种定位要广泛和复杂。因为这不仅需要专业的咨询能力,还需要具备商业头脑,懂得如何将心理咨询转化为可持续的盈利模式。

张老师曾是三甲医院的心理治疗师,五年前辞职开了自己的咨询工作室。刚起步时,他只做个体咨询,收费300 元 / 小时,每月收入勉强覆盖房租。一次跟做企业 HR 的朋友聊天,对方说:“我们公司年轻人多,总有人因为压力大辞职,能不能给他们做个团体辅导?”

张老师抓住了这个机会。他没直接讲“压力管理”,而是设计了 “职场情绪急救包” 系列课程 —— 用 “情绪温度计” 游戏让员工给当下压力打分,用 “角色互换” 模拟跟领导提需求的场景,最后还送每人一本自己编写的《办公室小烦恼应对手册》。第一次课程结束后,那家公司又续订了半年服务,还推荐给了同行。

现在,张老师的工作室有三个业务板块:个体咨询(收费800 元 / 小时,限每天 2 个名额)、企业团体辅导(按人数收费,最低 2 万元 / 场)、线上课程(《亲子沟通 30 招》售价 199 元,已卖出 5000 多份)。他雇了 2 名助理负责预约和运营,自己则专注于课程研发和高端个案。有人问他:“你现在更像商人还是咨询师?” 他说:“我是用商人的方法,让更多人能接触到专业的心理服务 —— 毕竟,能赚钱才能让工作室活下去,才能帮到更多人。”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乌鸦打算飞往南方,途中遇到一只鸽子。鸽子问它:“你这么辛苦,要飞到哪里去?” 乌鸦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我想飞到别的地方去。” 鸽子说:“如果你不改变自己的叫声,飞到哪里都不会受欢迎。”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定位不仅仅是选择一个方向,更要明确在这个方向上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存在,以及如何去适应和发展。

李老师靠深耕教学赢得尊重,王老师以服务之心温暖社区,张老师用商业思维拓展边界—— 他们的 “叫声” 不同,却都在心理咨询的领域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枝头。无论选择哪种定位,清晰的自我认知、坚定的方向感,才是在行业里扎根生长的根基。就像航船,无论是载着知识的货轮、运送温暖的客船,还是追逐市场的快艇,只有知道自己要驶向何方,才能在风浪里走得稳、走得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