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葫芦好象就是老天爷特别给中国人民 的礼物一样,饥荒的年景时,它可以充当食物;丰收的年景时,它又可以充当用物。 不知道当年古人给它起名时,是有意还是无意,竟谐音福禄,听上去就比较吉祥。
葫芦在中国文化里跟酒的渊源最深,中国人都有葫芦就是装酒的器物的刻板印象,一般人看到葫芦,基本上就会脱口而出酒葫芦。这只怪八仙里的铁拐李和灵隐寺的济公和尚,在中国民间太深入人心了,他俩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背着一个大大的酒葫芦。
中国的葫芦文化是从孩子抓起的,我小学的时候就看过一部少儿电影,“宝葫芦的秘密”,那电影都看了50多年了,内容我还清楚记得,主人公是一个小学生,他偶然得到了一个葫芦,他考试只要带上这个葫芦,就可以考满分。有一次他竟然考试没有带那葫芦,试卷里的题一道都做不出来,急得大哭,一下醒来,原来是一场梦。
女儿小时候,中央电视台又播放了一部7个葫芦娃的动画片,我当时陪女儿看了一下,不知道这动画片想告诉孩子们一个什么道理?我就严重怀疑,这编剧是套用西方7个小矮人的故事,加上中国文化喜闻乐见的葫芦元素配置而成,就跟那酒精勾兑的酒一样,不担没有营养,还会伤害身体。
过了55岁,我就基本上拒绝那社交上的酒局,虽说这些年每年的体检结果,医生都是说要我戒酒和减肥,但我是拒绝了社交上的酒局,也并不是听医生的完全把酒给戒了。我只是戒去了那些讨厌的应酬和所有酒厂生产的瓶装酒,因为我坚持认为,酒厂生产的瓶装酒,基本上都是酒精勾兑的。我只喝那农民兄弟每年在家里跟我酿的谷酒,我要求那农民兄弟跟我酿的谷酒必须在60°以上,可以泡一些他家后山上的野杨梅、野桑葚和野糖罐。那农民兄弟坚持每年都跟我酿一百多斤谷酒泡好,我也坚持只喝泡了三年以上的谷酒,因为那谷酒泡了三年以上,乙醇的含量就会减少,那野果子的味道就会更浓郁,自然喝起来口感也会更纯。
其实我对喝酒也没有特别大的瘾,平日里在家一个人是不会去端杯的,也不会有对影成三人的时候。每次都是三五知己小酌,我带酒出去。这一带酒,就需要容器,平日里就是随手拿个保温杯装酒。有个朋友去贵州,买了一瓶甜米酒送给我。那酒瓶是一个葫芦形状的玻璃瓶,那朋友说我今后就可以用这个葫芦瓶装酒带出去喝。前些日子,我们大家庭聚餐,饭后,我那从深圳来株洲的大姐的小外孙女,觉得那酒瓶非常漂亮,想要我送给她。我这舅姥爷也没办法拒绝,就随手送给她了。
老婆第二天就跟我去买了一个真正的酒葫芦,那葫芦上还用金色的底子刻上了我的昵称。那葫芦应该是可以装下一斤半酒。当晚我去健身房搞运动,就用那个葫芦装了一葫芦冰茶。因为平日里带去的冰茶有点少了。
在健身房,大家看我提着一个葫芦,都有些感到稀奇,几乎人人都跑来问我,这葫芦里装的是酒还是茶?我笑着说:“平时装茶,战时装酒。”
现在我每天去上班,也用这葫芦装满冰茶带去上班,我觉得用这个天然环保的容器喝茶,很是符合我这个老朽的风范,至于我喝的是酒?是茶?就让你去猜!
2025年9月10日於株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