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与我们形影不离的是自己,最容易忽视和不了解的也是自己。重新探索自我,客观的更了解自己,会让你下面的路走的更顺利,更近一些。
第一章,书中提到:“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要改变自己,先要改变我们
对问题的看法”。就如下面的实验,我们很多的情绪,感受来自于我们对一件事情的评价。
看到这句话,我就不由想起,经常看到妈妈们吐槽,说婆婆不帮忙带孩子,或是带的孩子不好。也许在一些观点里,婆婆或是老人本就应该帮忙带孩子,就应该带好,所以不帮忙带或带不好,自然让人忍不住想去抱怨了。
但是若从另外的观点来看呢,孩子是你的,你的责任在哪里?带孩子,教育孩子不是你自己的事情吗?若是把自己的责任树正,当遇到教育孩子,因为老人宠溺孩子,观点不一致时,你会坚持自己的教育观,因为最后为孩子成长买单的是你。至少在一段,他未完全自理钱,孩子成长的结果买单人,是父母。当你抱怨他们时,是不是内心深处在逃避一份责任,孩子这点不好,那点不好,不是我的问题,是奶奶的问题,奶奶惯的,孩子不听我的,我也没有办法。
对照下图,我们可以找到,在抱怨吐槽的妈妈,还属于“依赖期”,她需要依赖婆婆的帮忙。
当我们慢慢意识到孩子教育养育,是做父母的时候,所有事情开始自己担起责任,独立完成,表达自己观点,按我们观点执行时,开始到了独立期,你的外壳开始变的很硬。
当你能很好的处理独立期,能来去自如,慢慢的开始又变得柔软起来。你明白,有些事情,是互相依赖的,你可以使用他人的资源,而不是全盘否定。婆婆有婆婆的经验,你有你的科学理念,你们中间有很多相通的地方。这是我所理解的互赖期。
感觉看这张“成熟模式图”,让我觉得其实很多事情都遵循了这个规律,如婚姻中的两人也是如此,我们从恋爱时的依赖,到婚姻中慢慢的又迈向彼此的相对独立,然后至生命的互赖期,彼此相互补充,依赖又独立。
思考一下你的三观,多久没有变化了? 什么时候开始变化了? 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2017年,跟圈妈一起逼自己一把! 感恩自己遇到这帮爱学习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