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心中,都会有风筝——读《追风筝的人》

前言:

平心而论,我不认可国内很多评论家的翻译,为你,千千万万遍无法表达出那种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我比较偏向摘要里的,也是我摘自电影原文里的:

-Do you want me to run that kite for you?

-For you, a thousand times over.

内容简介:

小说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关于友谊、亲情、背叛、救赎的故事,小说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还对阿富汗种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有深刻的反映。这部小说在评论界获得广泛好评,但同时也在阿富汗国内引起巨大的争议。文章中阿米尔设计使哈桑父子离开的片段体现了人性当中的劣性战胜人性中的善性,但最终阿米尔踏上为自己也为父亲的赎罪道路也展示了人性中的善最终战胜劣,小说的主题得到升华。

追风筝的人这一题目表面上是指的是哈桑,为阿米尔少爷追风筝,实际上也指阿米尔追逐象征着正直、勇敢、善良、忠诚的风筝。风筝是该书的灵魂,虽然只在小说的两个地方出现,却蕴含了丰富的意象,风筝可以是爱情、亲情、友情,更是作者对未来希望的象征。小说的精妙之处在于跳出了一般个人与社会前台背景的关系,跳出了人和社会那种互相影响的从属关系,儿子与父亲、人和祖国就像风筝那样,互相挣脱又互相纠缠,逃不出宿命的天空。

《追风筝的人》是一部小说,介绍如下: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的第一部小说,也是第一部由阿富汗裔作家创作的英文小说,于2003年出版,连续两年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榜首,在美国销量超过700万册,全球销量超过2000万册,已经被翻译成42种语言。小说讲述了两个阿富汗少年关于友谊、亲情、背叛、救赎的故事,小说不仅表达了对战争的控诉、还对阿富汗种族问题和宗教问题有深刻的反映。这部小说在评论界获得广泛好评,但同时也在阿富汗国内引起巨大的争议。

《追风筝的人》也是一部电影,介绍如下:

后记

上周日晚上,看了这部电影《追风筝的人》,当天感觉这部电影拍出了些许味道,当天我做了一些笔记,差不多一页纸,大致总结如下:

大体感觉:

从这部电影里,我读到了忠诚,尊严,生命,父爱,坚强,友情,爱国,家庭,阶级,信仰,爱情,孝,宗教,勇气,自由,幸福的涵义,罪恶,责任,意外的处理与坦然,家的温暖,梦想的坚守,童年的不可替代,任何人都与这世界互不相欠,事有因果,不必过分苛责。我说不出来,可能原著比电影更好,推荐看原著,这样更精彩一点。

原著感想

看完电影后非常想找个人分享,因为每次经过图书馆时都会有看到好书推荐列表里有这本书,看完后,结合我自己对信仰,梦想,各种感情,宗教,国家体制的了解,我感触很深。在哈桑身上,我依旧可以找到我自己的影子,也想想自己,可能从小到大,到底伤害过多少人,到底为多少人无条件的付出过。我不认为哈桑之前是有奴性的,就好像我们不知道我们生下来会被赋予怎样的使命一样。

看完电影,强迫症的我有很强的分享欲望,我喜欢分享一些好东西,可能不会去去了解他人的真实需要,多少年了,很难改。我推荐给了孟楠看,之后我想,梦楠的“我会一本一本看”是不是一种社交礼仪,我不知道。于是,周一和周二我两天泡在图书馆,困了睡,醒了看,一直看到昨天晚上7点多,没吃饭,但很久没有那么畅快的体验了,我想象着电影里有的和没有的场景,感受着一位成年人(阿米尔)的内心世界,我竟然突然有了一种想有个孩子的想法,并愿意为其付出一切,有种感情源自血脉有牵扯罪恶,就很触人心弦了,阿瑟夫怒打阿米尔的那一段,被打的很开心,因为那是真正的解放,用肉体的摧残去为自己的童年赎罪,为自己赢得一个安定的未来,那一刻,小说,才让我明白,每个人都在追的风筝的样子。

我不了解阿富汗,我不了解塔利班,我不了解isis恐怖组织,但这本书,着实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任何人都与这世界互不相欠,事有因果,不必过分苛责。这本书的指向很多,不同的状态会读到不同的东西,关于友谊与爱情, 书里的爱情比较感人,我比较看中的是现实生活中作者卡勒德·胡赛尼(Khaled Hosseini)在2003年在美国出版阿富汗的文学作品,还尤其在911时间的阴霾下,这期间,其妻子的鼓励让我动容,2005年,这本书就获奖无数,世界人民争相传阅。一件事情的发生,和很多事情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除情怀外,感动的还有真性情。

我不知道我刚才到底扯了什么,就再说说友情吧,我之前一直以为友情是个廉价的东西,很容易获取和逝去,这两天因为私人原因,竟然产生了“萍水相逢,竟是他乡之客”的感慨,我总是担心记得感情的失去,我总是在害怕争取的时候又害怕失去。因为友情不需要太多相濡以沫的东西,也会很快相忘于江湖。而我最近比较困惑的也是爱情与友情不能理性对待,情商太低,或许是时机未到吧。仔细想想,宇宙浩瀚,于沧海之一粟。

最后说说我自己吧,这段时间,日子过得不紧不慢,很多事情都淡了下来,从这本书里,我看到了超出梦想与信仰之外的东西,看完这书,我有向梦楠推荐这书的勇气和底气了,我也很感谢终于有一位愿意聆听我的人,但我又担心那么一天的早日到来。与我而言,这本书很真,也很赞,很多细节,会让我不由自主的紧张,欢呼,害怕,特别是索拉博知道他将会被再次送到没有阳光的孤儿院的那一段,他宁愿选择割腕自杀,静待死亡,其中的一些共性,和活在内心深处的我有些相像,有些事情可以隐忍,但在大是大非特别是受过伤害的事情上,我会用一切去反抗, 可能会有生命的含义吧,如果说索拉博很安静是错误的。安静是祥和,是平静,是降下生命音量的旋钮。沉默是把那个按钮关掉,把它旋下,全部旋掉。

关于亲情,我看了梦楠推荐的“”你正常吗?“和亲人对视3分钟有那么难吗?可能是的,后来的人大都哭了出来,我早早经历了子欲养而亲不待类似的感受,我明白了那种发自内心深处的忏悔的滋味。昨天晚上,和老妈扯淡扯了半个多小时,人长大是一瞬间的事,一辈子也是一瞬间的事,人活在世上到底图什么,为了什么,我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为何少年我如此伤感?一辈子有多少时间,我不知道,如果暑假拿到了实习公司的offer,我可能暑假都不会回家,我常常会想,以后面对我的儿子各种无力的要求而又无能为力,只能默默买单的滋味是怎样的?这是不是一种轮回的赎罪,把相互之间的契约关系转到以血脉为继的亲缘关系上,付出无需怨言,索取也无需内疚,可是,这种契约关系,又是谁赋予的呢?我不知道。

我写不下去了,世上不会有人会无以为继的听我各种唠叨,很多想法,当时有,但过后就还是空如白纸,感触过后,还是回到自己的生活, 但我不想这样,我想尽早建立自己的精神殿堂,我不会空虚,不会迷茫,有人一直陪着,也有灯始终亮着,希望这一天,早日来临,到那时,我再和她分享风筝的故事,无关风雨。

接下来,我自知才疏学浅,于是摘一篇网上最好的评论,一起感受下。

对友谊最大的误解,就是认为它是万能的

来自: 豆瓣LoukasTC(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我时常幻想自己是来自未来的,这样,有一天我面对未来某一时刻的突然变化,就会更从容,面对陈年往事也会更慷慨。但,我更适合平庸,如寻常人一样琐碎繁杂的生活,对时间的细枝末节斤斤计较。

既然无法预知未来,那么人更多的开始依赖回忆,甚至靠那些零星琐碎的回忆支撑往后的日子,有些回忆很美好,有些回忆很心酸,有些回忆让人长大,有些回忆让人显得很无知,有些回忆慢慢泛黄,有些回忆仿佛就在昨天。有些故事也总是从儿时的回忆展开。

我对阿富汗以及周边连年征战的国家和他们的历史毫无兴趣,对我而言,那里的人民是可怜的,那里的政府是可悲的,所以当《追风筝的人》这个故事一点一点展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我并没准备好接受一个平静的,也曾春暖花开,羊肉串香飘整条街的画面,更没想到那里的孩子也可以无忧无虑的追逐风筝。

所以当身为少爷的阿米尔和他的仆人哈桑情同手足的画面一出现,所有读者不禁感叹,少年时的友谊是那么充满力量,干净而持久的。他们总是并肩而行,每当阿米尔被人欺负的时候,哈桑总是义无反顾的站出来保护,很多人说这是哈桑天生的奴性,这种观点我不赞同,我看见他们之间分明有一道友谊的光芒在闪耀。

当阿米尔问哈桑为什么确定自己一定会知道被切断绳线的风筝的掉落地的时候,哈桑肯定的对阿米尔说,我就是知道,然后反问,我什么时候骗过你。阿米尔轻声说,我怎么知道有没有骗过我。哈桑发誓,为了你,我宁可啃烂泥。阿米尔进一步确定,你真的会为我啃烂泥?哈桑坚定的说,我肯定,然后又说,但是你又怎么能忍心让我啃烂泥。所以读者心中所向往的也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那个潮湿的童年印象,总是和自己最亲密的伙伴,席地而坐,互相盟誓,发誓为对方,甘愿上刀山下火海。就如同哈桑洋溢着笑脸对阿米尔说的那样:为你,千千万万遍。

然而事实上却是这样的:他是主人,他是仆人;他是普什图,他是哈扎拉;他是逊尼派,他是什叶派,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他们的命运就被这些他们所不能理解的标签所分隔开来,尽管他们是亲密无间的朋友,尽管他们事实上拥有同一位父亲。无论是平凡的阿米尔和哈桑,还是高高在上的查希尔国王或者卡尔扎伊,都不得不接受社会为他们预定的座位——阿米尔不再是阿米尔,哈桑也不再是哈桑,他们必须戴上社会分给他们的面具。

哈桑总是说“为你,千千万万遍”,而生性懦弱的阿米尔却选择沉默冷酷的逃避,这样的悲剧性结果并不单单是个性差异所造成的,在这些年少无知的孩子的潜意识里早已被灌输了相应于自身社会地位的“应该”与“不应该”,一个哈扎拉仆人理应为主人尽忠,而高贵的普什图少爷不值得为一个卑贱的哈扎拉仆人冒任何风险。

“阿米尔和哈桑,喀布尔的统治者”,这样的誓言只能是石榴树下的童话,“王子与贫儿”不可能成为兄弟,因为他们命中注定不平等。包括二十年后,阿米尔重返阿富汗的自我救赎行为,也只不过是在获知自己与哈桑的同父异母兄弟关系之后对身世的无奈认可,也就是说,他仍然没有证明自己已经找到了“重新成为好人的路”。

我们少年的时候,总是意气风发,三五结伴,促膝长谈。那是在我们其乐融融的环境中构建的虚拟场景,属于物理学讲究的理想状态,然而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在微弱的友谊遇到挑战的时刻,只要有一方露出破绽,友谊的桥梁必然坍塌。

于是当阿米尔在看到哈桑被大一些的孩子欺负甚至猥亵的时候,他选择沉默和逃避;与此同时,哈桑却为了阿米尔的风筝坚定不动摇的和对手较量,对手残忍的揭示阿米尔和哈桑之间的主仆关系,哈桑大声反驳说两个人是朋友。躲在角落里不敢出现的阿米尔听到这句话不但没有一点激励也没有丝毫感动,他心底里的怯懦终于将他的灵魂吞噬,于是悲剧发生。

这就是我们对友谊最大的误解,认为它是万能的。

即使是存在这样的问题,《追风筝的人》也还是一本出色的小说。主和仆、贵族和贱民、朋友和兄弟,历史和现实,种种转变都被刻画得生动而细腻。放在历史的宏大背景下,更洞见人生和人性的复杂。

友谊和爱。 是在困难之中由弱变强的柔韧派还是在权衡利弊之中土崩瓦解的懦弱派。

谁敢真的站出来举起右手发誓,我从来没有辜负过任何一段纯粹的友谊,谁敢真的抬头挺胸说自己对朋友忠心不二。

我们总是太自信,对友谊误解,对自己的爱误解,对不可能的事信以为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2,332评论 6 493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0,508评论 3 385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7,812评论 0 34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6,607评论 1 284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5,728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9,919评论 1 290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071评论 3 410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7,802评论 0 26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256评论 1 303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576评论 2 327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8,712评论 1 341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389评论 4 33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032评论 3 316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79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026评论 1 266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6,473评论 2 36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3,606评论 2 350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