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学习不够深入”“联系群众不够紧密”“创新意识有待加强”……这些在各类查摆材料中反复出现的“万能句式”,看似切中要害,实则像一层精致的“糖衣”,掩盖了问题的真实内核。查摆问题作为自我革命的重要环节,若沦为照抄模板的“文字游戏”,不仅背离了刀刃向内的初衷,更会让整改落实沦为空谈。
查摆问题“模板化”,本质是形式主义的变种。有的干部把查摆问题当作“过关任务”,拿着往年材料稍作修改便敷衍了事;有的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套话回避具体矛盾;更有甚者,将“模板”奉为圭臬,把“理论学习不足”当遮羞布,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办事流程繁琐”“政策落地打折扣”等实际问题视而不见。这种“上下一般粗、左右一个样”的查摆,看似完成了“规定动作”,实则让自我剖析变成“隔靴搔痒”,让问题整改停留在纸面上。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查摆是解决问题的起点。倘若连问题都找不准、找不实,整改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只有摆脱模板束缚,才能触及问题的“痛点”“堵点”,真正解决问题。查摆问题要“见人见事见思想”。敢于直面自身在决策部署、执行落实中的具体失误,聚焦具体工作,深挖根源,从宗旨意识、能力素质、工作作风等层面剖析问题出现原因,破除“模板依赖”。
查摆问题的深度,决定整改落实的力度。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的今天,每一次自我剖析都应是一场“动真碰硬”的洗礼,每一份问题清单都应带着“泥土气息”和“群众温度”。摒弃“万能模板”,拿出“解剖麻雀”的细致、“刀刃向内”的勇气,才能让查摆问题真正成为发现短板、改进工作的“金钥匙”,让为民服务的成效经得起实践和历史的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