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对我来说其实取得有点太大来,多少带着点装逼意味。这种带有史传色彩的文章应该是在一百年以后,由那些躲在嘎吱作响的历史车轮之后的未来历史学家们来进行不带感情色彩的进行讲述的。而我,既不是文学专业出身,又不从事文学创作,甚至连客观的描述一件事儿也做不到。大家就把这个东西当成我对网文现状和过往历史的吐槽好了。这篇文章会很长,如果有一天坑了,也是很正常的。至于节操这种东西,能吃吗?
真要认真论起来的话,我们的网络小说从来没有真正兴起过,当然也谈不上什么衰落。只是相对而言,2004—2008年这几年算是网络小说的一个顶峰。虽然公平的说,如今的网络小说界无论是写作环境还是写作水平比几年前进步的不是一点半点,小说题材方面也称得上百花齐放,但是作为一个老书虫,实实在在的是觉得网络小说的辉煌时代已经快要过去了。
中国的网络小说从根子上说其实是一个畸形的产物,是现实出版环境的极端严苛和网络环境的极度宽松共同催生出的奇特产物。美国也好,日本也好,欧洲也好,都没有向中国这样庞大的网络小说市场——并不是说这些国家的人不在网络上写小说,但像中国这种以在电子介质上阅读为主,小说写作和出版截然分开的情形确实不多。他们的网络世界跟现实世界是几乎是相通的,网络上能写的,现实中基本也就能出版;现实中出版不了的,网络上也不太能写。所以在当下中国现实出版界变得相对宽松和网络环境逐步收紧的时候,这个畸形儿终归就要走向正常。当然,一个极度虚胖的人走向健康,就要撇去身上多余的大量脂肪,网络小说要真正变成一个健康的正常市场,也要扬弃掉现在的许多东西,比如起点中文网99.9%的小说。
网络小说曾经是一个非常小资非常高端的概念,公认最早的长篇网络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用现在话说就是一个高帅富和白富美的爱情故事。像安妮宝贝这种已经成为小资小清新标志性人物的作者便成名于世纪之交最重要的网络文学网站榕树下。在那个时代,网络小说本质上跟王安忆之类主流小资作家的作品好像并无本质区别,大多数都是文学小青年们的涂鸦之作,题材则多数都是年轻都市男女的小情小爱小忧小愁。如果说有什么不同,大概就是很多作品都在强调主人公的网民身份。毕竟斯时会上网能上网是件颇值得骄傲的事情,除了要有钱之外,还要有那份闲心。当然也有少数模仿金庸古龙武侠、日本轻小说、西方式幻小说的短篇东西出来,这些就是后来那些网络类型小说的鼻祖。
10多年后的现在,从退休闲着没事大爷大妈到充满好奇心的小学高年级小孩,从那些尚算年轻的县处级干部到挣着高额辛苦钱的农民工,从胡子拉碴整天玩游戏的宅男大学生到精明干练的外企女白领,在网上看小说的人已经是遍布社会各个角落。10年间技术的极速进步催生出的是网络小说文化的极度大众化和普及化。当年的那些都市男女退居到一个名叫“都市类”的小小分类之中——即使这个分类中,也再没有那种纯纯的感情,而代之以各种异能。人们最爱看的是《穿越异界之我成了XXX》或《黑道之极度XX》。彼时的诸多作者们或已功成名就,用一个新浪微博上加V的账号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或早已泯然众人,天天打卡上班回家照顾媳妇孩子,偶尔想起当年已是黄粱一梦了。
说白了,早期的网络小说是以兴趣为主,能出版挣钱要靠出版社慧眼识珠;后来的网络小说,是商业写作,能赚钱关键是吸引大量读者。这一切的分野始于2004年左右起点中文网倡导的“小说长篇连载,读者付费阅读,作者分期赚钱”的起点模式,正是这种思路彻底改变了网络小说的未来。
表面上看,这种起点模式是一件三赢的事情。网站可以绕过出版商直接获得利润,作者可以凭借辛勤劳动获得收入,读者则拥有了作为消费者的评价权,可以用脚投票。然则,愿意耐心等待作者慢慢更新高质量作品的读者毕竟是极少数,大多数读者要求的是作者能一天一更,一更数千字,最好还能双更、三更。读网络小说毕竟只是消遣,只要情节大致过得去,文笔什么的好坏不是问题。小说网站为了迎合读者也会在作者收入上设置诸如全勤奖之类鼓励措施。但须知人不是机器,好的作品需要灵感而非单纯的勤劳,而且有才华的作者多半慵懒。于是作者变分化成两类,一类如烟雨江南和天使奥斯卡,写作只是兼职,能写的时候写,不能写的时候算。这样他的作品能保持住起码的艺术性,也能表现自己的真实想法。但作品的更新就很难担保,长期断更甚至作品太监和烂尾都不稀罕。另一类如唐家三少和天蚕土豆,尽写一些熟练桥段,细节描述能省则省,千人一面创意近乎于无,读的时候不需要带脑子。但是能保证日更5000字以上,至少也能混个勤奋奖励。
劣币驱逐良币,现实是唐家三少一年能挣好几百万,而粉丝还能越来越多。久而久之,读者也就习惯了,以为唐家三少写的才是好的网络小说(所谓爽文)。认真写书的烟雨江南、酒徒等人写的书太费神费感情,是文青小说。起点这些网站总体上也是喜欢唐家三少不喜欢烟雨江南的,毕竟前者能给他们挣到更多的钱。后果就是,在起点推荐榜上已很难再找到一本能入眼的小说了。
2009年左右起点推荐榜上出现了两本“神书”,一本名为《网游之少爷天下》,通篇都是“王小明今天去吃饭了,吃的米饭”这种幼儿园大班水平的文字;另一本名为《异天途》,通篇都是“地发酒疯防空壕发挥法发解放就事论事计算机告诉十分难看飞机防空壕机了看法恢复哈发”这种明显是乱敲键盘出来的东西。它们据说是一些对起点模式不满的读者炮制出来讽刺的,谁知因为更新迅速就被起点编辑放进了推荐榜。消息一出立刻引发读者哗然,即使起点立刻将这两本书删除也已无济于事。
近几年网络小说的格局有所变化,出现了17K和纵横这种“编辑推荐,整本签约”模式的网络小说网站。但是起点模式对中国网络小说的影响力已然极大,核心读者群的阅读趣味已经养成,改变绝非一朝一夕的事儿。更何况,2010年后3G宽带业务推出,微博等社交网站强势崛起,对于那些略微高端的读者,网络小说已不是网络娱乐重要选择,起点模式下简单单调的小白小说很可能将继续强势下去。
前面的话可能要让人误会我反对网络小说的大众化,其实我没这个意思,更不认为今不如古。网络小说这十几年的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了最重要的一种类型小说。甚至毫不客气的说,现在的网络小说就是当代通俗文化的代表。在技术快速进步,主要阅读方式逐渐转变为数字阅读的大前提下,网络小说与主流文学的合流是一个大趋势,到那时候现在这种网络小说写作、阅读、消费模式必然要变。现在看来,这十几年网络小说最重要的一个作用是培养了一个数以亿计的读者群,一个是极大地拓展了写作题材和空间。但网络小说作为“文学”这种艺术体裁,成就确实有限,能流传后世的经典作品目前为止还看不到,只有少数几部能看见经典的影子而已。这是可以理解的,十几年毕竟只算一瞬间,网络小说作者们又普遍年轻缺少阅历,只要不去刻意迎合,写的多了自然水平会长进。
在这个合流的大趋势下,不但网络小说要长进,主流文学更要改进。我感觉近20年来中国的主流文学界就像一个温室,一个象牙塔,一个小圈子。只有挤进这个圈子里面,你写的才能称得上“文学”,反之永远是“类型小说”。平心论,贾平凹、刘震云的写作水平肯定要比所有网络小说写手高,但他们写的东西或题材不刺激,或表达方式太前卫,并没有多少人爱看。这个圈子还不是说作协的编制,而是一个从心里透出来的概念。郭敬明、酒徒包括唐家三少都是作协会员,但贾平凹见了这几个人会认他们是同类吗?恐怕不会。主流文学圈子一年出的作品不过数十,读过的人最多百万;网络小说作品一年无虑百万,点击量数百亿,但茅盾文学奖获奖名单里没有一个网络小说的名字。主流文学不“主流”,这才是最大的症结。所以我觉得这两种载体能够合流相互促进是最好的出路。
写了这么多话,其实我想说的一点没说清楚,只是一点点小杂感吧,算是这个坑的序言,下面正式开始填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