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内及其周边食堂、饭店、餐馆还是比较多的,因此,病患及其家属的伙食就有更多的选择了。餐馆再多,饭菜再可口,也敌不过病患不好的胃口。早餐,要么就是小米粥、白米粥、咸菜粥,要么就是豆浆、牛奶。吃来吃去,口味不是大同小异吗?天天标新立异是不可能的。其实,配早餐的菜品也很丰富:有白糖糕,红糖糕,有肉包菜包等甜点,也有各色各样的青菜咸菜,还有蛋鱼肉等荤菜……虽然不能说包罗万有,但是还是比家里吃的菜品多得多。
有的人胃口兼容性差,出门在外,无法接受不同的食物,总想着家里怎么吃的,家里吃什么饭菜。平心而论,外面的饮食世界无论如何都更加精彩。
为手术后的病患买饭菜,要带着火眼金睛去。买菜买肉买鱼,要先看颜色。例如:买鱼,仔细观察颜色尤其重要,鱼的背脊光鲜亮丽的,一般都是刚刚蒸出来的。鱼的背脊颜色比较暗淡的,就要注意了,可能是上一餐剩余下来的,加热之后鱼眼混珠的。我与妻子曾经都买过几次总结出来心得体会,可以说是经验之谈。
有一次,看到一家有一品酸菜鱼的招牌,我们被吸引住。于是我们点了一盆,吃起来的确不错,有闽南家乡的味道。第二次再去吃时,鱼的质量不同了,吃起来也不那么新鲜了,汤也不好喝了,结果大失所望。出门在外,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出门在外,能吃饱就好。至于要补身体,就等身体痊愈后,回到家再慢慢补。
还有一次,我到餐厅打包一个大骨炖冬瓜的汤。因为我们之前也吃过,不知道会有猫腻。让店家打包也不知道店家会张冠李戴,我要的是大瓷罐里的汤,结果店家趁我没有注意时,偷偷地把前一天没有出售完的汤打包给我。回到病房吃一下,才知道上当受骗了。虽然没有变质,但是没有味道,味同嚼蜡。从商家的角度看问题,能多卖一碗就是一碗,可以扭亏为盈。商家也知道住院的病人,几天就回去了,不可能成为他的回头客。
有些菜,上一餐没有卖完,有可能加到下一餐继续卖,比如苦瓜,有时,你卖来的苦瓜,有的硬一些,有的烂一些,可能你已经中招了。那可能是“老中青”三结合的,味道和口感是不同的。
买炖罐的也得注意。比如,中午11点就去买,蒸笼里就只剩下少数几罐的炖罐,要特别小心,很可能是前一餐剩下的。要吃大众化的炖罐,一般比较保险。我的经验是医院旁边的炖罐,还不如买大桶里打的汤好,因为大桶里的清汤比较新鲜,味道也比较好。炖罐往往不好喝,而且更贵,还担心买到上一餐剩下的。
医院旁边的餐饮店有很多,可以货比三家,可以挨家挨户吃个遍。最好的方法是,哪一家的人多,就往那家挤。原因有二,其一,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都经过千挑万选的;其二,越多人光顾的餐饮店,人流量大,物流量也大,所以饭菜一扫而光,不可能有剩下的,良性循环,餐餐都新鲜。随大流自有随大流的好处。另外,哪种饭菜,很早就卖得光光的,就越吸引人,因为大家都知道那是新鲜的,比如,某家店早餐的小米粥。
胃口比较叼钻,吃小灶的。好办法没有,土办法倒是有的,吃百家饭,一家一家吃过去,总有一家会合你的心意的。当你吃腻时,你也差不多康复可以出院了。至于连瞧一眼也不瞧一眼,就断言吃不得的,那谁也没有你的办法了。
以上杂七杂八地写出自己这几天买饭菜的心得,以飨我的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