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收到«国学与传统文化»专题主编的邀稿函(当然,可能是群发的,但被主编惦记毕竟是好事嘛),一直有打算好好写点关于“营丘先生”的文字,也许这就是机缘——可以完成心愿,也交了一篇作业,算得上是件美事吧。感谢主编大人!!!
写这样的文字,最好是极安静环境,所以在几近深夜之时,将手机调了静音,且慢慢絮叨之。
夫营丘者,李成也。李成(919——967年),字咸熙,祖上本是唐代皇族宗室,居长安。然而至李成时,家道中落,已没了往时鲜华,李成居住地也不再是长安,自祖父辈开始便迁至山东营丘,他对家乡的山水极爱,曾作«营丘山水图»。
李成与关仝,范宽均为北方山水画高峰标杆,但是他画风清刚,淡雅,别树一帜。擅长表现山川地势与季节气候的丰富变化。李成“惜墨如金”,极少用大块浓墨。他的画在当时即有“林木为第一”的名气。其影响之大,在五代末及以后,也许仅其一人吧,后来的翟院深,燕文贵,许道宁,李宗成,郭熙,王诜等皆处于李成门下。存世作品有«读碑窠石图»,«寒林平野图»,«茂林远岫图»,«晴峦萧寺图»等。这几副作品除«晴峦萧寺图»外,均为平远寒林,且山石多为“卷云皴”。唯独«晴峦萧寺图»(现藏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美术馆)画中群峰兀立,瀑布飞泻而下,全图有远,中,近三层景致,三层景致又各有不同,近景乃坡石小桥,流水幽幽,行旅之人姿态各异,还有亭台水榭,茅舍,间杂其间的各种人物,虽是小景,却内容极丰富;中景为山丘之上,一座端庄素丽的寺塔楼阁,掩映在丛树环抱中;远景乃数个浓淡有序,高可耸天的山峰,其雄壮之势与李成画风区别甚大,更像出自关仝手笔。整幅图浓淡有致,眀晦清楚,令人叹服之余,却又神清气爽。
所以,营丘先生的谜就来了,这一副流传千余年的惊世骇俗之作,兼具李成清润之气与关仝雄浑之势。虽一直号称为李成所作,但很可能是后人托其名留下的不朽经典,再后来,却是我们世世代代临摹“李成”的代表作。
此为谜之一,其二,早在北宋后期,首创“米家山水”的米芾就有“无李论”,乃因彼时李成盛名广传(北宋即有“古今第一”之称),却真迹太少(北宋时即如此),而伪本却泛滥。而时代相差无几的范宽和关仝却并非如此,李成的画作(除已确定者)真假难辨,所以米芾做此言论也是有道理的。
谜之三,李成49岁即离世,如此年纪成为“百代标程”大师,其成就之高令人费解,范宽83岁离世,关仝离世时也有54岁(这只是大约数字),李成在世时间最短,却几乎成为影响中国山水画史成就最高的唯一一人(整个北宋基本以李成为宗师,而后人均以北宋为范本)。
谜之四,记得两年前在博库书城第一次仔细读古画,就是«晴峦萧寺图»,彼时,初拿画笔,有关山水画还是个站在门口向里探望的孩子,但初见即被征服——山峰清润不失刚硬;瀑布有力富含生机;人物生动而丰富;树木虽则萧然,却满含烟云滋润(广泛的说法此画为冬日山林,我却以为是初春景象,人物都是神韵飞扬,带着迎接春天的喜气),暗想——我画这样一幅也许要5到10年之后吧。断断没有想到两年后我已完整临摹,并且是我临摹的第一副大尺寸山水画,这也可算是一个意外巧合,乃至成谜吧。
絮絮叨叨了三个晚上才做完作业,暂且供大家一观之,若有错误或者不足,恳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