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拆书训练营第16天
【R】原文片段
《知道做到》P29-34节选
解决信息超载难题
“你曾经说过,人们之所以没能学以致用,第一个原因就是信息超载。”作家说,“我们接触的信息的确太多了。那么间隔性重复会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问得好,”菲尔说,“信息超载的确会带来一些问题。它会让我们变得毫无 积极性。”
“这么说来,不停地读完一本又一本书,或者参加一个又一个研讨班到底还有什么用处呢?”作家问。
“读书、参加研讨班并没有什么不对,”莫雷回答,“这些都是最基本的学习工具,我们需要它们。可如果我们总是在接触新知识,却没有停下来去整合它们, 并将其付诸实践,问题就来了。如果继续这样不停地接触新知识,我们的大脑就会堵塞。如今之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之中,原因就在于 此。”
“那该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作家问。
“还是让我来问你个问题吧,”菲尔说,“为什么鱼不会被淹死呢?”
“这个问题很有趣,”作家微笑着说,“难道鱼比人还聪明吗?”
“当然不是,”企业家大笑,“但鱼的确有一个内置的监测系统,可以帮助它们从水中只接收自己想要的东西,而这个系统正是正在面对海量信息的人类所需 要的。”
“难道说参加一个好的研讨班,我是说只参加一次,就毫无价值吗?”
“当然有价值,”菲尔说,“但带支钢笔和笔记本重复参加几次要比只参加一 次更好。这是一种可以帮助我们避免‘遗忘流程’的方 式。读书也是同样道理。你需要一次又一次地反复阅读,划出重点,找出需要强 调的地方,写出核心思想,然后再不断地复习。”
“听起来当你第二、第三次读一本书,或参加一个研讨班时,你并不只是在 重复第一次时做的事情。”
“绝对不是,”菲尔,“第一次读一本书时,我只是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大致了解一下书里的内容。第二次读我会划出一些重要的理念。第三次我可能会做笔 记。第四次,我会选择一位学习伙伴跟我一起读。重要的是,每重读一次,一定要间隔一段时间。我们必须设法保持自己的学习兴趣,并集中学习那些我们想要实际应用的东西。”
“这种做法真的非常必要吗?”作家问。
“根据我的经验,的确非常必要。”菲尔说。“要想真正了解一个领域,你必须透彻地吸收一些重要信息,而不是盲目地接触大量信息。”
作业:
要解决个人信息超载的难题,你打算从平时获取信息哪些方面入手?请选择其中1-2个方面,结合间隔性重复写出给信息做减法的具体步骤。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从微信、微博、公众号、简书、新闻等各方面来获取海量的信息,当所有这些信息一股脑涌入我们的大脑的时候,我们会感到焦虑和不知所措。我们的大脑不是存储器,它需要清空才能够运转得更快。那么我们如何对这么多的信息进行筛选,从而挑选出我们需要的信息呢?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我们需要学会断舍离!
这里我们又可以联系到自己的愿景、目标和宗旨,比如说我对时间管理感兴趣,那么我就会挑选一些时间管理相关的信息和知识。比如说时间管理相关的书籍,比如说公众号,也比如说一些app工具,或者音频等等。而对于其他的一些信息,我就会有所取舍。因为我知道我需要的是什么,我不需要的又是什么。
找到了自己所需要的以后,那么我就会对时间管理的相关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比如说我会对时间管理的书籍进行主题阅读。我会在一个时间段内搜集所有相关的时间管理的书籍,比如说,《小强升职记》、《善用时间》、《搞定》等等,我会用一个月的时间来阅读这些书籍,而且对这些书籍用思维导图做笔记,甚至我还会输出一些时间管理的相关的笔记文章。另外我还会去听喜马拉雅上叶武斌老师的关于时间管理的一百讲。为了对这些产生持续的记忆,我会在一个时间段内进行重复的阅读、操作,为的是加深印象。
那么怎样将自己所学的真正能够落到实处呢?我会采用书中提到的一些练习和工具来对自己的日常行为进行改进。比方说《搞定》中提到的关于收集、整理和排程,也提到了很多关于时间管理的app,那么我就会将这些app用起来,同时将自己所有的事项进行收集、整理和排程。在我运用工具后,我也会推荐身边的小伙伴一起来运用,并在一起探讨使用过程中的感受和问题。同时,我还会不断地分享自己运用工具后的收获,我始终相信“教是最好的学”,我希望通过教给别人使用来更好地提高自己的能力!
了解自己的需求,选择自己需要的,然后间隔性重复地学习、运用,并且不断地分享,教会别人的同时提升自己,刻意练习,相信经过千锤百炼后总能成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