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画大师高畑勋在他超过50年的职业生涯中,共导演了11部电影,和一些很有影响力的日本电视动画片。这些作品既沉郁又有活力,几乎总是关于家庭生活的简单乐趣。
关于高畑勋的作品,也许我们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他的电影要拍成动画?
美国电影行业近几年正在翻拍经典,不是将经典电影翻拍成动画,就是经典动画翻拍真人电影。然而,真人电影和动画电影,几乎是不可互换的,本质上这两种形式是完全各自独立的,不能简单地把一种形式替换成另一种。
因此,尽管少数时候这种转换做得还可以,比如2015年的《灰姑娘》,但也仅仅是少数。大多数翻拍作品都和原作的品质相差甚远,毫不搭调。有些故事和风格只有通过动画的镜头才能运转,因为动画从本质上,不是也不应该附着在任何与现实相似的东西上。这就是为什么幻想故事拍成动画总是很好看,比如宫崎骏的作品。即使你可以通过演员、道具、布景、特效做出这种效果,但你为什么要这么干呢?试想一个现实版的龙猫,湿漉漉的有着巨大嘴巴的龙猫朝你跑来,有没有觉得很吓人?
让我们从这一点回到高畑勋的作品,从表面上看来,找不到太多的理由来说明,为什么他的电影要被制作成动画。因为他的电影都是关于感情、孤独和童年的小故事,而这些主题制作成真人电影也很好。那么,高畑勋中的动画中一定有一些东西,是只能以动画形式做到,而在真人电影中无法做到的。
首先,是角色设计。迪士尼早期的动画师发现,要想兜售卡通人物的个性,那就必须找到他们的特质并将其夸大,你不会想让漫画人物看起来和普通人一样。正是在这种夸张中,你才会发现真理和现实。就拿生气来说,如果你的人物只是自然的生气,你要如何用动画表现出来?如果要表现他虚伪、天真或狡猾的时候呢?很难表现得当。
这并非是高畑勋独有的原则,他真正的独特之处在于,每一部作品中的人物,都非常有表现力,非常卡通化。尽管他的动画不走寻常路,却总能保持一种沉稳的重量感,这就是从细微处流露的现实主义,日常生活中最简单的动作,却往往是画师最难捕捉到的,当画得恰到好处时,实际上是难以察觉的,这是高畑勋的动画电影最吸引人的部分之一。
而在真人电影中,表现这些细微平凡之处,并不会显得有什么特别。但是在不同的形式和镜头中看到这些细节,就产生了某种深意。在高畑勋的《岁月的童话》中,有一段切凤梨的画面。在如此简单的动作中,也有不易察觉的细节。
高畑勋在设计这个镜头时,曾表明“不想重蹈覆辙”,他指的是《萤火虫之墓》里切西瓜的场景,现实中人们并不是那样切西瓜的。高畑勋说:“切法很奇怪,就像在切豆腐”。
如果说高畑勋的微观细节是现实主义的,那么他的宏观世界则是印象主义的。他的作品往往远离那种朝气蓬勃的风景,这种风景在宫崎骏的作品中俯首皆是,而高畑勋却转向更为精简的,几乎可以说是不可捉摸的风格。
在《岁月的童话》中,两条故事线同时进行。第一个故事线的主角是妙子,生活在清新干净的现代。第二条故事线则在探索她的童年记忆,那个世界看起来很不一样,朦朦胧胧,近乎梦幻。这点很重要,因为这个世界是未完成的,甚至有点粗糙,而这正是记忆该有的的样子。
总之,高畑勋用不同的滤镜来过滤他想让我们看到的世界。无论是记忆的世界,还是遥远过去的世界,甚至只是漫画的书页。
除了人物和环境之外,他还把滤镜或者镜头作为叙事的精髓。比如《岁月的童话》中,妙子被喜欢的男生告白后,高畑勋用这样一个镜头表达妙子的快乐——她在路上小跑着,一路跑到了天上,开始飞翔。这样的画面是无法照搬到真人电影中的。
再如《萤火虫之墓》中,从男孩所处的现实到想象世界的过渡。高畑勋模糊了现实与幻想的边界。这也正是动画的特质之一。
通过人物设计,可以把情感核心拟真化。同样,一个极简的环境可以激发丰富的联想。这种增强的叙事,实质是将一些概念化的东西,转换成纯粹视觉的东西。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运用隐喻。于是,在《我的邻居山田君》中,婚姻的象征是夫妻两人一起驾驶一架小飞机。而学习的压力则被表现为无数个妈妈围着自己碎碎念。
但是高畑勋的这种风格,并不流于形式或表面,它更多地指向想象。他的角色总是插上幻想的翅膀,逃逸到某种梦幻世界。不同于电影对梦境的传统表现方法,高畑勋从来都不关心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虚幻的。他感兴趣的是以最电影化的方式描绘情感,不仅通过音乐和人物的表达,更通过纯粹的视觉创造。于是,当表达人物生气时,可以是《辉夜姬物语》中凌厉的近乎抽象的奔跑。
而和谐的氛围,则可以是《大提琴手》中,主人公练琴时周围环境变成了草地。
最后,让我们回到开头的问题。高畑勋作品的重点不在于它是否需要被制作成动画,而在于它本身就是动画。因为若非如此,要如何讲述这些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