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历程》读后感

何为美?从古代象征崇拜的图腾之美,历经各朝代内涵演变,幻化为独属于世人内心的安宁。

生活中发现美的眼睛不少,聚焦之处常常略显宏大,好似只有如此,才能称之为美。

其实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一个笑容,一句话语,一份友爱,就可让人震撼不已。

近期,《国家宝藏》,一档聚焦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精髓的节目,迅速席卷全国,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

该节目每期介绍三件国宝,辅助以全国九大博物馆馆长推荐,各大明星作为介绍人,通过演绎国宝的前世今生,向世人普及国宝历史渊源。

各种釉彩大瓶,俗称“瓷母”,锻造于乾隆年间。汇集十七种工艺于一体。每种工艺烧制时间温度各不相同,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概率学上将低于百分之五的事件称为小概率事件。若想成功烧制,概率将低至百分之0.023。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偏偏于乾隆年间烧制成功。

瓷器的美不仅体现于十七种工艺,更是工匠们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如此,千年之后的我们才能勾勒当年胜景。

物如此,人亦然。

今天,确切地说是昨天,弟弟出国后第一次回国。家人脸上的欣喜,阖家团聚的心情,真真切切摆在眼前。每个人周生散发的美,温暖了寒冬。

团圆固然是好,然而离别是常态。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机会随着年华流逝,越显珍贵。缺憾之美便由此而来。

大卫断臂的缺憾之美已经深深烙印在世人脑中,试想,如果现代技术能够恢复大卫的断臂,完整的大卫便再没有记忆点。这样的塑像于千万人中穿脑而过,留不下什么。

沈从文,中国文人最接近诺贝尔文学奖的存在。据诺贝尔评委回忆,当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为沈从文,可惜在颁奖典礼之前,沈从文离世。这份缺憾之大,让世人为之可惜,却也是这份缺憾之美,让沈从文的一生更显传奇。

如果你要问我何为美?我会说,顺应本心便是美。因为只有这样,才会活出自我,活出本真。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美,对于这个字,谁又能说得清呢?恐怕有多少人就会有多少种解释吧!每种生命对于美的诠释都有所不同,因而也演绎着不同的...
    桐桐朱阅读 1,324评论 1 7
  • 图腾,巫术,祭祀。汉字,陶器,青铜。战争,建筑,宗教,诗歌。 一切的一切,让人沉浸在古老中华的文化之中。以往对远古...
    夏子墨0527阅读 783评论 0 2
  • 本来以为自己学过历史,读过唐诗,就知道了许多。但人往往是学得越多,越发现自己的无知。“绝句、草书、诗歌、舞蹈,这些...
    奇奇读书阅读 3,118评论 0 2
  • 美与艺术 苏格拉底问什么是美。而希庇阿斯却只能回答一位小姐、一匹木马、一只汤罐。美是我们心中独特的体验,说不出,只...
    林竞阅读 696评论 0 4
  • 几年前,当我还是一个高中生的时候,我曾经看过奥巴马总统在美国开学日做的一个演讲《我们为什么要上学》?很多人应该...
    孩子怎么教阅读 1,124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