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我早起的第二天了,以前也坚持过早起,但一直非常痛苦,希望给自己一些早起的理由,于是我做了好多的计划,比如早起写晨间日记,早起读经典,早起冥想,甚至是早起站桩,但没有能成功。最近因为爱人工作的原因,我承担了大部分晚上陪孩子的职责,于是晚上去锻炼的计划就无法被坚持,身体很快就反弹,体重几乎恢复到了健身前,前功尽弃让自己非常苦恼,每每困惑不前的时候,我最愿意做的事情是阅读,而最近阅读的《习惯的力量》、《王阳明心学》给了我一些启发,于是我调整了自己的作习习惯。
调整也很简单,就是将锻炼调整到早上,而晚上心无旁骛的陪女儿学习,我自己也可以利用这个时间阅读。而这样的调整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第一,我早起没有那么痛苦了,第二,早起之后的成果惊人。早起之后,我完成了晨间日记、晨跑、冲凉(个人卫生)、作早餐、洗衣服以及各种打卡任务,而原先即使早起,我也有可能再睡回去,或者玩游戏、刷网页打发时间,因为如果我看TED或者枯燥一点的书籍,非常快就会感觉到困的睁不开眼。早起也从过去,一个争取达成的目标,变成了一系列习惯动作的信号,或者说仪式感开始了,我一件一件的去完成这些事情,而这些事情之间是可以嵌套利用时间的,比如我冲凉前,开始将电饭锅打开,脏衣服放入洗衣机,而洗澡时顺便解决了刷牙、洗脸等,而冲完澡让整个人都变精神了。这时候孩子也起来了,然后大家一起吃早餐,我顺便唤醒小爱同学,听新闻,吃完早餐,衣服也洗好了,晒完衣服,正好送孩子上学,我顺道上班,而每每我又是第一个到单位的。
这次成功的调整,让我不停思考一个问题,到底怎么养成一个好习惯?如果没有养成好习惯又会如何?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我用时间块统计分析后发现,固定支出时间,如睡觉吃饭,个人卫生,交通等基本上占了11个小时,将近一半,那么另外一半的时间怎么处理,造成了不同的个体差异。在剩下的12个小时里,几乎都我有三五个小时,被我称为时间黑洞,因为你自己根本想不起来做了什么。所以我一直希望能够将时间的利用流程化,这样不需要经常花时间思考我要做什么,加上自己的任务清单,辅助流程化的处理方式,就可以快速进入状态。慢慢的,就变成了一种习惯,不需要消耗宝贵的意志力去控制这些任务。而如果你没有用这样利用自己剩下的50%时间,那他会被别的习惯所代替,刷网页,打游戏,偷能量,甚至是发呆……,而要养成好习惯,也需要一些技巧,如果一种习惯的养成需要耗费大量的意志力,你会感觉非常的痛苦,这时就需要调整方法,或者降低目标的难度,比如一次只养成一个习惯,最好不要叠加几个不同类型的困难习惯。
时间,一定会被填满,不是好习惯,就是坏习惯,因为习惯式的行为几乎不消耗人的意志力,所以很多人感叹,逝者如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