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苹儿(茵草芳菲)
春日的午后,我整理房间,发现一本旧相册,我不由自主地翻阅起来……暮然,几张纺校时的老照片,跃入了我的眼帘。看着一张张泛黄的照片,40年前的师生情谊,校园往事,像放电影似的在我眼前一一浮现,依然是记忆犹新,历历在目……
1977年初春,江苏南通纺织技术学校,迎来了从全省纺织战线推荐上来50位新学员。我们都是各个纺织企业的生产骨干,年轻而又充满着青春活力。开学的第一天,我们怀揣着美好的憧憬和梦想,端坐在课堂里。这时,一位中等身材,齐耳短发,五官清秀的年轻女教师,迈着娇健的步伐走了进来。她叫顾菊英,是我们的班主任,也是我们棉纺专业老师。
从那天开始,顾菊英老师走近了我们的身边,也走进了我们每个学员的心里…….当时我们大都是20岁上下的少男少女,天性好动又好玩。尤其是同学之间,文化基础的差异很大,有高中生,也有初中生,甚至还有小学生。面对如此参差不齐的现状,在短短的两年中,又如何把大家培养成,一名合格的纺织企业的技术人才呢?这确实是困难重重,不可想象。无奈,一副沉重的担子,落在了顾老师瘦弱又年轻的肩膀上。
但顾老师没有在困难面前退缩,更没有气馁,而是积极想方设法,配合任课老师,从多种渠道,引领我们掌握学习方法,完成每天的学习任务。她一方面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循循善诱,步步为营,尽可能地让我们牢固掌握,当天所教的学习内容和文化知识。另一方面,她充分调动和发挥班委作用,一起动员学习基础好的同学,分到各个学习小组,开展“一对一帮教"活动。在专业知识方面,让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同学当“小老师",和工人师傅一起,指导我们各小组下厂实习活动。
为了我们,顾老师整天泡在学校,顾不上对家庭和孩子的照顾,经常放弃星期天,甚至每个晚自习都来陪着我们,帮助我们一起解决学习上碰到的难题。如发现同学中稍有懈怠,她会严厉地批评教育,从不让我们浪费一节自习课。
在顾老师的言传身教和带领下,我们76纺班当时在全校,属于学习风气最好,组织纪律性最严,文体活动开展得最活跃的一个班级。50位学员团结一心,抱团学习,决不让一个同学掉队,大家一起刻苦学习,奋发有为,积极向上。我们经常受到学校的表扬,所有任课老师都喜欢到我们班上来上课,并在每个教师和校领导的心目中,都对我们76纺班,留下了非常好的印象。
两年的纺校学习虽然短暂,但在那里留下了我们的青春和梦想,留下了我们的足迹和歌声,更留下了我们师生间、同学间的深厚友谊。在那里我们度过了激情燃烧的岁月,度过了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我们曾一起切磋学习,讨论难题,关心时政,笑谈人生……那些挥之不去的校园往事和师生情谊,依然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40年前,是顾老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开启了我们承载青春的梦想,奠定了我们人生转折的坚实基础。她就像一位知心大姐,但更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时刻关心、教育、培养着我们每个学员的健康成长……毕业后,我们分配到各个纺织系统,经过多年的努力奋斗,个个都成为纺织战线上的技术骨干和管理精英,有不少同学后来成为企业老总和行政领导。在从事的不同岗位上,大家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为国家和人民奉献了青春和力量,并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今天,虽然我们已经变老,但在“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路上,我们依然会肩并肩,手携手,共同为师生间的友情,续写温馨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