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养了一只狗。它会很乖巧,不在家里捣乱,不会把家里弄得一团糟。想吃东西或者出去玩的时候,会轻声哼着不停地作揖,尾巴欢脱地摇着,拼命讨好。虽没电视上讲述的那么忠实,但也永远服从主人的心愿,吃什么、去哪里,甚至穿什么。院子里的小朋友们一看见它,就一窝蜂凑上来又摸又抱地,很是喜欢。
宿舍楼下有一只猫。大概是谁养在那里的只有几个月大的小猫,却无人照料。毛稀疏的立着,蹲在角落,有人经过只是叫两声。我经过的时候,会掰一节火腿肠给它,开始的时候总是胆怯着不敢上前,后来就大摇大摆地走过来大口吞下。后来胆子再大些,就跑到楼上来,在楼道里尖声地叫着,引得大家都出来喂它吃的。吃的东西多起来后,便不大愿意吃火腿肠了,弄得我失落了好久。最近又总跑到宿舍里上蹿下跳,引起一阵慌乱,又大摇大摆地去晒太阳了。
猫和狗总是被放在一起比较。而得出的就是“狗是忠臣,而猫是奸臣”这样的结论。从小就被上一辈教育见到猫要绕着走之类的。现在想来,大抵都是迷信。
比起忠臣奸臣的说法,我更喜欢说狗是入世而猫是出世。狗都有看家和听命的天性,或者说天生的责任,它们为了忠实于人,取悦于人而惴惴终生。为了适应人的生活而被迫改变,断尾、剃毛、穿着奇奇怪怪的东西甚至举行婚礼,它们何必要这些东西。而猫的随性就注定了不会被感情束缚,而勉强接受这些对于它来说额外的东西。
人的感情是一种奇怪的东西。想要得到其他人对自己绝对忠实的感情,无论亲情、友情还是爱情,自己却向往如一只随性的猫,能不被别人给予的感情束缚。于是总是感到被背叛,同时又委屈地在别人的眼里充当着背叛者。
其实那大多数都算不上背叛,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一只出世的猫和一只入世的狗,他们彼此都不能独活,就像我们不可能在乎到身边的每一个人,照顾所有人的感受,而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抹杀。那只桀骜不驯的小猫就是我们自己,带着令人不安地顽虐,总会有意无意地辜负别人给予食物的好心,只是为了去品尝更多的美味。我们的心里或多或少的这么想过,但我们毕竟更多的懂得眷念和感谢,所以会更重感情。当我看着猫那双因阳光而收缩的瞳孔,它也静静地看着我,好像把我的心底都看穿了一样,那些心里的自私、嫉妒、贪心全部倒映在它眼里,然后表演给我看。没来由的在阳光下打了个深深地寒颤,人们是不是因此而想要远离猫呢?因为猫有太多我们隐藏起来的天性。
我还是固执的在口袋里装半根火腿肠,看到它在楼道,便掰碎放在门边,它嗅嗅便离开,我也不去理它。晚上会听到它在门口轻声地叫着,打开门,门边已被它吃的干干净净,它站得远远的,一脸得意地竖着尾巴看着我,我转身拿杯子给它倒满满一杯水,看着它伸着粉红的舌头舔干净,头也不回地去别的寝室要吃的。我想我大概开始学会接纳它了,学着和我心里那只小猫,和别人心里的那只猫相处,就这样亲密无间又保持距离地相处。
未央
201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