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守敬书法:书道无妨学 高风不可攀

     

杨守敬七十五岁像

  杨守敬(1839年5月27日—1915年1月9日),湖北宜都县(现宜都市)陆城镇人,谱名开科,榜名恺,更名守敬,号惺吾、星吾、心物,晚年因在湖北黄州苏东坡雪堂旁筑书楼,故自号“邻苏老人”。光绪二十九年(1903),杨守敬在武昌建成书楼观海堂,并移书于武昌,故自署观海道人。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家、泉币学家、藏书家 。

        杨守敬一生勤奋治学,博闻强记,以长于考证著名于世,是一位集舆地、金石、书法、泉币、藏书以及碑版目录学之大成于一身的大学者。原湖北省文史馆副馆长朱士嘉先生评价说:“盖近百年来治历史地理者无能出其右焉。”杨守敬的《舆地学》与王念孙、段玉裁的《小学》和李善兰的《算学》一起被誉为清代“三绝学”。他还编绘了《历代舆地沿革图》、《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和《水经注图》等。他一生著述达83种之多,被誉为“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代表作《水经注疏》,是郦学史上的一座丰碑。杨守敬的书法在其众多的成就中,也许并非首位,但这丝毫不影响其在中国书法史上“亦足睥睨一世,高居上座”(虞逸夫)的地位。在日本,他被誉为“日本书道近代化之父”、“近代日本书道之祖”、“日本书道的大恩人”。

襄阳市杨守敬书法艺术研究课题组负责人参加武汉美术馆举办的杨守敬书法展


图片发自简书App

武汉美术馆展出的杨守敬书法作品由湖北省博物馆提供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杨守敬朋友圈一一张之洞作品
杨守敬朋友圈一一吴昌硕作品
杨守敬朋友圈一一张裕钊作品
图杨守敬朋友圈一一梁鼎芬作品

由武汉美术馆青年策展人张文博策划的展览

课题组考察、研学杨守敬书法活动

襄阳市杨守敬书法艺术研究课题组收藏的第一件杨守敬书法作品


课题组收藏的杨守敬驻日期间书法作品

课题组收藏的杨守敬书法作品对屏

对屏

杨守敬自署“恪郦主人”和“观海道人”的书法 作品个案研究

      襄阳市杨守敬书法艺术研究课题组  刘阳

在目前所见机构和藏家之藏品中以及能收集到的杨守敬文献中,仅发现书法作品落款为“恪郦主人”和“观海道人”的各1件。因此,有必要进行个案研究,解惑释疑,一探究竟。

书法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

据湖北省博物馆编、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湖北省博物馆藏杨守敬书法》一书载《杨守敬大事记》所述,1911年8月19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爆发,同月22日,杨守敬全家及弟子熊会贞从武昌搭轮船到上海。在武昌之藏书及碑帖字画交与程冬甲照管,且日本寺西秀武请黎元洪贴告示于门首保护杨守敬书籍,并加封条。杨氏一行抵达上海,寓居虹口甘翰臣家。日本福田人水野疎梅来上海拜杨守敬为师学习书法,杨氏先以老病辞,后感其诚,亲自为其作《学书迩言》。水野索杨守敬诗,重阳、10月9日,杨守敬两次着两儿赴武昌取衣物及最要书籍,武汉战事正酣,均徒劳往还。全家生活仅靠杨氏一人卖字,多为日本人所买。11月,杨守敬自述《年谱》于虹口旅次。刻成《历代地理详图》34册。12月,刻16国及梁、陈、北齐、北周、唐、五代、宋、辽、金、元各地图次第成。

民国元年(1912)春,杨守敬使小儿等返鄂,所藏书籍幸无大损。取《水经注疏》稿本,并将所藏书籍一并运沪。熊会贞及孙辈随后也陆续来沪,同杨氏一起校定《水经注疏》,详覆每一件成,尤恐有误,当夜静置灯榻畔,在床执卷,再三审订或通宵不寐。闻杨氏在沪,求书者络绎不绝,又或持古书碑版请鉴定兼乞作跋,日本人尤多。是年,杨氏所著《历代地理详图》刻成。

民国二年癸丑(1913),杨守敬已75岁。2月,沈曾植得朱校本《水经注》,杨氏于2月27日作跋,同日又对《水经注》跋之。

从以上史料可知,杨守敬从武昌起义赴沪后至民国二年癸丑(1913)春,一直忙于地理文献的整理和所著《水经注疏》的校订。同时,又要应付络绎不绝的索书者(当然这也是他在沪的主要经济来源)。据我们掌握的资料看,杨守敬这一年创作了大量的书法作品,之前和期间又进行整理历史地理资料和自撰《水经注疏》的校订工作,此时在书法作品中表现出对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尊敬之情,落款自署“恪郦主人”,也是符合逻辑的,不足为奇。只是我们暂时没有考证到杨守敬在沪的藏书楼叫做什么。他既然在黄州苏东坡故居雪堂旁筑有书楼“邻苏园”,又在武昌菊湾筑书楼“观海堂”,在上海按理也应筑书楼并取有名号。落款“观海道人”是因为他武昌的书楼叫“观海堂”,故很易理解。为何落款“恪郦主人”?我们的推断,其在沪所筑书楼可能为”恪郦X”。或许他在沪时间并不长,后又赴京任职,在沪所筑书楼名号鲜有人知,在《年谱》和其他史料上暂无记载。所幸留下了自署“恪郦主人”这样一件绝世珍品,为我们研究杨守敬书法以及在沪藏书楼的名号提供了宝贵物证。

书法作品的来历和考释

杨守敬这件自署“恪郦主人”书法作品,我们初见于2017年5月28日东京中央拍卖(香港)有限公司的拍卖会上,后辗转为我们课题组所收藏。该作品为立轴,纸本,原装原裱。尺寸:140×38cm,创作年代:癸丑(1913)作。款识:癸丑春日恪郦主人。

钤印:杨守敬印(白)、邻苏老人(朱)

释文:白石嵯峨一径斜,碧梧翠竹晚交加。雨晴知有山人到,先遣儿童扫落花。

书法作品的鉴定和赏析

我们课题组对杨守敬这件书法作品,参照杨守敬创立的鉴定“四法”(印鉴法、墨鉴法、法鉴法、材鉴法)进行了鉴定。从钤印看,这两枚印在《湖北省博物馆藏杨守敬书法》一书中均有著录且经比对尺寸不差毫厘,姓名印标明为72一76岁用印,“邻苏老人”印标明为73一76岁用印,正与杨守敬创作这件书法作品时年龄75岁吻合。从用墨看,这件作品墨色已暗,古意盎然,应为百年老物。将这件作品与杨氏同年作品对比,风格完全一致,且用笔习惯和小动作也相互印证。比如“白、碧、童、郦、晴”等字的结体和留白,“山人”一句中“人”字一撇的小缺口,“晚、先、儿”字最后一笔回锋挑法等,是杨守敬的标志性笔法。从材料看,纸是老纸,装裱是典型的民国裱法,不是日本裱法,可见应该是在民国时期于中国装裱后流传到日本。综上所述,杨守敬这件特殊落款的作品,符合他晚年成熟期厚重拙朴、沉稳从容、雅闲安静之特色,笔精神足,充满“书卷气”,是杨守敬晚年的一件书法佳品。

有朋友称这件条幅可能是失群的几条屏之一,果然如此,我们随后又得知同一藏家有落款为“观海道人”的另一条屏,和这件落款“恪郦主人”的条屏是对屏,于是协商转让,失群的对屏终于团圆。

参考资料:湖北省博物馆编《湖北省博物馆藏杨守敬书法》、刘正成主编《中国书法全集》、赵平著《杨守敬书法艺术研究》、《中国书法》杂志2016年第2期(总275期)、日本省心书房1987年出版《杨守敬手书跋文集》(I、II)等。

课题组收藏的杨守敬68岁时创作的对联作品

课题组从日本购回的杨守敬楷书临作(节临爨宝子碑)

日本藏杨守敬书法作品

惜阴

予少壮之时虽频年奔走,豈无暇日,忽忽七十,念陶桓公之言,追悔何及,书此以自警,并示我后人。宣统辛亥五月,宜都杨守敬记。

课题组收藏日本出版的杨守敬书《千字文》老书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课题组收藏的杨守敬日本友人日下部鸣鹤

日下部鸣鹤作品

杨守敬日本友人岩谷一六作品

日下部鸣鹤作品

日下部鸣鹤水墨画

岩谷一六、日下部鸣鹤合璧之作

岩谷一六作品

杨守敬日本友人冈千仞(号鹿门)书法作品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杨守敬书法入门弟子一一水野疏梅书法作品

水野疏梅(1864—1921),名元支,疏梅为其号,日本福冈人。自宣统二年(1910,)来华,经王一亭介绍,先从吴昌硕学习中国画,后于杨守敬门下学习书法,回日后凭借所学声名大噪。

      杨守敬研究专家,杨守敬族玄孙杨世灿,在三峡晚报上,有文记载:九月初,日本水野疏梅来拜谒楊守敬,愿为弟子,求金石之学。以诗赠杨守敬,其词曰:“钦仰风容玉样温,胸无城府共谈论。夏彝周鼎精稽古,秦碣汉碑远溯源。介绍一生翰墨妙,奇书万卷草堂尊。殷勤向我传心画,正是深高海岳恩。”并叙云“辛亥九月,我将航于清国,到鄂垣从杨惺吾先生学书法。友人谓武汉战争方烈,甚为危险,力止我行,我不以为意。及开行入沪,忽闻杨先生避兵来此。欣然晋谒,请受业于门。先生以老辞,既而悯余好学之忱,许之。尔来日日亲炙,猥蒙殷勤垂训,感荷何极!爰呈俚语,以鸣谢悃。”

      杨守敬赞其好学精神,说其人渠居高昌庙东亚同文社中,去其寓所十余里,须步行数里,又搭电车二次方到。并说“盖其寒士,每日饮食仍其友人安河内担任。”为照顾水野疏梅,杨守敬安排两孙学日语,而留其在杨家午餐。水野疏梅还向杨守敬索诗,杨以“素不能韵语辞之”而甘君之高谊,及寺西之关注,不可不记之以示子孙,乃口占云:“七十老翁遭乱离,一家分离各东西。毕竟秦人多幸福,行行觅得武陵溪。奇书万卷冠群伦,爱惜殷勤到外人。遥望烟雾迷濛里,呵护犹当有鬼神。”

        十月,杨守敬应水野疏梅之请,作《学书迩言》。杂评碑帖及诸家书法。岁暮,水野疏梅回日本,杨守敬以草稿付之。其序云:“辛亥八月,武昌事起,余避兵上海虹口,有日本水野元直,自福冈来,欲从余受金石。余以老髦,且遭乱离,辞之。而元直执意不回,坚欲拜门下。时元直寓高昌庙,依其友人于同文书院,每日往返二十余里,无间风雨,不惮跋涉之劳。余悯其诚,许之,商量四阅月而归,余为作《学书迩言》授之,书此以为执证。”其后记云:“为《学书迩言》,幽忧积月,遂不能成寐,俯伏床褥,随忆随录,语无伦次,方冀病有间整理之,而水野疏梅归计已蹙,只得以草稿付之。水野携至日本,见余故旧,知余颓唐之状也。”11月,又应水野之请撰《邻苏老人年谱》,简述生平事略。

        水野回国后,将此书译成日文刊行,由此在日本书道界名声鹊起,续有橱口铜牛注疏《学书迩言注疏》一书出版,杨守敬之名望继而更为日本人推崇备至。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24,619评论 6 52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6,163评论 3 40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71,789评论 0 366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60,911评论 1 30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9,920评论 6 39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3,410评论 1 31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1,788评论 3 42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0,762评论 0 27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7,293评论 1 324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9,328评论 3 345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1,456评论 1 35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7,063评论 5 35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2,775评论 3 33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3,231评论 0 25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4,363评论 1 27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9,995评论 3 38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6,519评论 2 36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