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架是男孩子的必修课。
孩子上学,难免遇到纠纷。我儿子是个不惹事的内向孩子,不担心他打人,却难免有小朋友打他。
刚开始遇到这个问题,考虑孩子小,下手不知轻重,我告诉孩子“有小朋友欺负你,你就告诉老师。”
上幼儿园的时候,这个办法还算有效。小朋友被老师说了,基本不会再敢去动手动脚了。
上了小学,因为学校午饭质量稍差,儿子被托付去小饭桌吃饭。一天,晚饭过后,儿子跟我说:“爸爸,有个大孩子老打我。”
“打你哪了?有受伤吗?他因为什么打你?”这时我没有太在意,也许是孩子间闹着玩呢。
“他打了我的肚子,很疼。我没理他,他老吐唾沫,突然就打我”儿子带着委屈的情绪跟我说。
“那你怎么做的?”我掩饰着忧虑,平静的了解情况,我担心自己的情绪会干扰孩子的描述。
“我告诉老师了。”
“老师怎么处理的?”
“老师说他了。告诉他别打人。”
“那他还打你吗?”我继续询问老师干预的效果
“他不听老师话,还是偷偷打我,躲着老师。”
“你继续告诉老师?老师还是说他?”我稍微有点着急,抢着把猜测的担心说出来。
“恩,他根本不听老师的。他是个高年级的大孩子,他总是惹事。”
该告诉孩子打回去的策略了,第一时间是反击,过后算账是报复。
问题迟早是要来的,该告诉孩子新的策略了。老师其实是小饭桌的阿姨,对孩子的约束能力有限。如果放任下去,儿子被欺负,时间久了会影响他的身心发展。这个时期孩子们基本知道身体的要害,能控制好自己的力度和准确度了。是时候告诉孩子,用更主动的方法去制止侵害了。
“儿子,来爸爸身边。爸爸教你个新方法。”我把儿子搂在身旁,蹲下身子注视他的眼睛。
“如果他再欺负你,你不用告诉老师了。”儿子迷惑的看着我,没有反应过来。
“他打你,你第一时间打回去,或者一把把他推开。同时,大喊你干什么打人?动作要快,声音要大。”我一边说一遍用手快速的比划着推的动作。
“不告诉老师了吗?”孩子疑惑的问我。
“你大声喊‘干什么打人’,老师就听到了。”我笑着告诉孩子,“如果这样他还打你,你就告诉他,别仗着个子大欺负我,我打不过你没关系,我爸让我告诉你你要是还打我,他来学校揍你。还会找你家长。”毕竟是高年级大孩子,如果真的不好使,也不能让孩子硬拼,又教了他一招后援威慑。
看着儿子呆呆的表情,我拉着儿子做了简单的练习。我打过去,他马上打回来,告诉他打的位置,又练习了如何推开对方,同时让他练习大声喊。他喊的时候表情很到位,瞪大了眼睛,面目狰狞。我想应该可以了,谁动手打他,都会被这反应吓一跳的。下次动手会有心理阴影。
软柿子招来黑手,硬柿子招来尊重
第二天,儿子放学就告诉我“今天那个大孩子又打我了。”
“今天怎么回事,跟爸爸说说。”
“他打我,我就推他,大喊‘你干嘛,我爸说了你要是打我,他就来打你,还找你家长’”。很明显,他一次把大招都放了。“然后呢?”
“没敢再打我,只是凶我,还说不和我玩了。谁想跟他玩,我才不跟他玩。”
“如果他改了,可以跟他玩。要是不改,你还用爸爸的办法。”
后来几天,儿子都没有提起这件事情。我觉得问题应该解决了吧。
今天晚上,时间应该刚过了半个月吧。儿子笑眯眯的从书包里拿出一个东西,紧紧的握在手里。跑到我跟前,“爸爸,那个大孩子要跟我做朋友,还送我一个礼物。”从他的微笑的双眼看出孩子特别的自豪。
“他跟你道歉了?希望跟你做朋友?你要送他礼物吗?”看着孩子手里拿着一个士兵玩具,我微笑的问。
“恩,他说要跟我和好,我也要送他一个礼物。”
“好嘞,就这么办。老爸支持你。”
接着我跟孩子说了些要分清友好的打招呼和打人,毕竟男孩子打招呼难免会手重一些。又跟妈妈演示了一下基本的区别。
老爸的感悟:
不好战也不惧战。能战,方能和。
对于如何与其他人相处,不同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策略。第一要有效,第二要明确孩子发展的品质特点。对于男孩子,该培养其勇敢、坚强、自立的品质。
对于打架,所以有条件允许的规则。要告诉孩子运用的方法和尺度。孩子大了,需要懂得如何赢得尊重。完全由别人庇护的安全,会降低自信,也会失去朋友。男孩子适度的对抗才能赢得尊严和朋友。
我们要做的,是给他适度的行动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