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学真的可以教我们如何过上最好的生活吗?
哲学是高高在上的,还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
一直以来,哲学都是为了解决人们的精神生活而存在的。最经典的哲学问题是: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将去向哪里,而实际上哲学还可以解决更多的有关心理冲突与心理疾病的问题。
认知行为治疗的鼻祖阿尔伯特﹒艾利斯被称为超越弗洛伊德的著名心理学家,被美国媒体誉为“心理学巨匠”。
他拥有60多年的心理治疗经验,治愈了15000多名饱受情绪困扰的人,一生出版了70多本书籍。
他的治疗理念很大程度上是受到古希腊哲学斯多葛派哲人爱比克泰德的影响。爱比克泰德认为,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他们关于事物的看法所困扰。
而这正是认知行为疗法ABC理论的核心。
事情本身不是问题,如何看待这件事情才是问题。比如我们与朋友一起约好去旅行,结果他失信于你,这是事件A;
然后这让你非常愤怒,甚至想产生进一步的行动,与他断绝关系,看起来是因为事件A导致了情绪与行为结果C。
但理性情绪行为疗法却认为,虽然A这个诱发事件直接导致了情绪结果——愤怒,但这并不是产生愤怒的真正原因。
事实上,在A与C之间还存在着一个B,就是我们的信念系统。这个信念决定了我们的反应。
在上面的例子中,我们的信念可能是:我的朋友应该履行承诺,他应该重视我,他临时改变主意就是不尊重我,他看不起我等等。
其实,由事件A可以导致不同的情绪与行为反应,我们可能会对朋友有些失望;也可能会有些自怜,觉得自己是不是不值得尊重;甚至有些自我贬低。
我们也可能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朋友去不了的确是有不得已的原因,自己一个人去也挺好,刚好可以训练一下独立性。
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信念,前面比较负面、消极,而后者比较理性与积极。
而认知行为疗法的关键就在于将非理性的信念转化成理性的信念,将消极的信念转化为积极的信念。
这些非理性的信念通常都是自动化的思维过程。那么,如何去发现这些非理性的信念呢?
我们的信念大多来自于早年的养育者,他们的言行、价值观以及信念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我们,同时,文化中的集体潜意识也会被我们所吸收。假如我们被错误的信念所支配,我们的心灵就可能会生病。
比如父亲花心抛弃了妈妈,妈妈常在女儿面前唠叨,男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女儿长大后,就有可能在与男性建立亲密关系时出现问题,因为她从母亲那获得的信念就是,男人都不可靠,也就无法对男性建立信任,而信任本身就是人际关系的基础。
觉知到这些错误的信念,这正是苏格拉底所说的,每天省察自己,并与这些非理性的信念进行辩论,从而改变非理性的信念。
苏格拉底被称为古希腊最有智慧的人,他出身卑微,每天在市井之间与路人辩论。他的哲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被称为最接地气的哲学。
他说哲学可以照料我们的灵魂,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是一种可以让我们远离心理疾病的自我疗愈的工具。
不经思考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而大多数人终生都在梦游,他们从来没有问问自己,他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喜欢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而在整日无谓的忙碌中迷失了自我。
这可能是现代抑郁症、焦虑症产生的根本原因。
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个接生婆,他把这种与自己、与他人的辩论方式称为产婆式辩论。真理是越辨越明的,经过不断地提问、归谬、总结、重新定义,我们就可以摆脱非理性的思维方式,做出智慧的反应。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而这种每日的反思就像我们平常进行的肌肉训练一样,让我们去操练心灵的肌肉。
当代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尔曼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一个“双处理器”的大脑,一个思维系统是自动的、以习惯为基础的,或者是无意识的,而另一个思维系统则是理性的、有意识的。
自动化的思维是一种惯性思维,反应比有意识的思维要快得多,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下意识的决定,经常做完就后悔。
当我们有了反思与觉察,我们就会减少这种自动化的反应。经过长期的有意识的训练,我们会形成新的自动化的习惯,让理性照耀我们的生活。
哲学不仅仅是一个抽像思考的过程,更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哲学可以融入生活,在生活中修行。苏格拉底把追求幸福的生活哲学总结归纳出了下面四个步骤:
首先是认识自己,去觉察自己无意识的信念和价值;然后,我们通过理性思维去改变非理性的信念和价值观;
接着,我们通过实践与刻意练习去培养新的思维与习惯;最后,把哲学当作一种生活方式,由此我们就能过上幸福的生活。
诚然,每个人对于幸福的定义不尽相同,但这其实又回到了我们最初思考的问题。
我们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我们想去到哪里,而前面的三个步骤,就是指导我们到达真正想去的地方的明灯。
希望你在每天清晨起来或者进入梦乡前做一些有意识的思考,你当下有什么困惑?有什么烦恼?这些烦恼的来源是否来自于自己的某些信念,这些信念是否有必要改变?是否可以改变?今天的早读就到这里了,记得打卡签到哦。
“街头哲学家 ”朱尔斯·埃文斯,找来了人类历史上几位最伟大的智者。苏格拉底、伊壁鸠鲁、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
十二位古典哲学家聚成梦想中的人生学园,一起探秘人的心灵和情感,教给我们控制情绪、享受当下、规划生涯、面对波折等各方面的生活智慧。哲学,可以成为一种生活的方式。
畅谈人生哲学的同时,埃文斯还讲述了那些被哲学拯救的人们的真实经历:心理崩溃的大学生、精神过度紧绷的上班族、忍受痛苦战争记忆的老兵、总忍不住想花钱的白领、受幼年创伤折磨的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