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是需要的信使、为自己的需要负责

【第二期“21天不吼叫行为训练营”第16天学习内容】

我们国家的文化习惯中,不太鼓励孩子从小就真实的表达感受,尤其不鼓励男孩子表达感受,尤其是一些关于担忧、害怕、悲伤的感受出现时,大家都喜欢回避、打岔、压抑,孩子也一代代的模仿,所以在长大成人之后进入工作、婚姻时,面临各种沟通无效的局面而苦恼,并且无计可施。我们是否希望我们的孩子在将来遇到沟通问题时候能够想起我们的处理方式或者面对他们情绪感受的方式,而顺利迈过人生的每一道关系门槛呢?

感受,就像仪表盘上的显示屏,显示出你对需要是否得到了满足。愉悦、快乐、满意、欢乐的感受是在告诉你,此刻你的什么需要正在被满足。痛苦、难过、不安、沮丧是在告诉你,你的什么需要没有被满足。关注自己的感受,体会它带给你的信息,将帮助你更好的了解自己的需要。关注孩子的感受,可以让你知道孩子此刻的状况,有机会了解到他们看重和需要的是什么。将来,孩子也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自己和他人,收获自己的关系花园。

你当然可以问问别人是否愿意帮助你,但是归根结底,只有你自己才是唯一能为自己的需要负责的人。如果你认为其他人或者其他群体要为你的需要负责,就会有两种不幸的后果。一种是你会浪费大量的时间等待某些人来为你服务,而原本你是可以利用这段时间自己找到解决策略的。另外一个不幸后果是,只要你怀有这样的期望,觉得其他人“应该”“一定”“必须”为你做什么,对方听到的就是命令或者要求,这让你得到帮助的可能性大打折扣。“命令”或“要求”会挑起权力之争,是快乐给予和真诚合作最可怕的绊脚石。不了解自己需要的人、认为“有需要是羞耻的人”、只有贫乏的词汇表达自己感受和需要的人,经常采取的都是无效甚至有害的行动。

例如:玩耍是需要,而玩儿电脑游戏是满足这个需要的策略。学习是需要,读书是满足学习的一个策略。休息是需要,强迫你的孩子晚上八点上床是一个策略。

【练习】

1、 与孩子合作时,让孩子和自己共同来指出自己此时的需求是什么。

2、 给自己15分钟安静的时间,问问自己每天的需要是否被满足,满足的程度是几分,如果不满足,你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

3、 看看下列话语中背后可能有什么需要?

“他不负责任,我们说好

我们需要他负起自己的责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揭秘私域流量增长的底层规律 最近这段时间要说最火的运营词,那肯定是私域流量。而私域流量为什么会大火呢?它增长的底层...
    在月色下徘徊阅读 213评论 0 0
  • 你愿意为你的需要负责吗? 亲爱的朋友们。当下好。我叫甄秀荣。是一位17岁男孩的妈妈。在2016年5月份,我的孩子初...
    赵甄文的幸福阅读 165评论 0 1
  • 对于这个问题有做过什么尝试?2次沟通无效,咨询师用情景演练的方式模拟对话,让来访者换位思考,发现要想问题有实质改善...
    superula阅读 207评论 0 0
  • 5月以来,哪怕对市场风向再不敏感的人,也感觉到阵阵凉意。二级市场连续下挫,一级市场融资环境恶化,不论企业融资数量还...
    钱皓频道阅读 6,140评论 1 6
  • 推荐指数: 6.0 书籍主旨关键词:特权、焦点、注意力、语言联想、情景联想 观点: 1.统计学现在叫数据分析,社会...
    Jenaral阅读 5,757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