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奶奶生病那年,她拿出自己的一点小积蓄,买了金戒指,母亲把戒指给了哥哥姐姐,我一直以为大孩子才可以有。后来忍不住问母亲,她说我也有,等我长大就会给我。我一直没见过那枚戒指,后来奶奶安详地离开,那年我还未满十二岁。
奶奶是个要强的人,父亲尚未结婚之前,爷爷突然撒手,次年太爷爷离世,留下奶奶独自一人操持家室。
奶奶强势的性格大概来自自己荒唐的成长历程,至少现在今天的角度来看,一切都很奇葩,纵使在当时这已经算是多么鸡毛蒜皮的小事。奶奶是个童养媳,来到这个世界之前,上帝就帮她选好了这辈子要走什么样的路,过什么样的生活,嫁什么样的丈夫。太爷爷把奶奶养大,然后把自己女儿送给别人!大概是担心以后没有经济能力置办婚礼,便索性断了后顾之忧。我永远都无法体会在那种环境下成长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
奶奶说一不二的处事风格偶尔会让母亲觉得诚惶诚恐,但大多数时候母亲都表现得淡然,从不对外人说起。母亲的娘家跟我家埃得近,母亲决定与父亲结婚,外公嘱咐说:“你若是决定嫁的离家近就一定记得不要被邻里说闲话!”外公话粗,父亲的爱总来得深沉些。为了这个承诺,母亲把奶奶和一大家子照顾的无微不至。
我一直以为母亲对奶奶多少有些怨言的,后来奶奶去世,母亲独自在客厅看白字剧(奶奶很喜欢看的一种当地独有的戏剧),然后泪眼婆娑的说以前都是两个人看,现在一个人怪不习惯的。人的一生很长很长,长得连自己都数不清遇见过多少个人,摔过几次跤,那些不经意活进你生命,变成你血液的人,才是此生最美的风景。
奶奶果敢,母亲周到。长大后突然觉得我更欣赏奶奶的雷厉风行,喜欢就拼命的付出,不喜欢就尽情的讨厌,从不掩饰,日子自然过得洒脱些;对于母亲,更多的是心疼,毕竟无节制的周到会让自己的付出变得廉价,日子自然要苦涩些!
小时候父母工作忙,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自然得到奶奶更多的偏爱。从我有记忆开始,我就一直跟着奶奶,即便是晚上,以至于早上醒来见不到奶奶都会大哭一场。我小时候爱哭闹的毛病多半归功于奶奶,因为我一哭闹奶奶就哄我,而父亲母亲则理智些,从不惯这些毛病。后来想起,即便受了多大的委屈都只能自己扛着,这个世界再也没有人会躬下身子哄我的时候瞬间觉得泪崩。
后来我们逐渐长大,条件也宽裕些,奶奶一直和父母住在乡下,大伯和小姑会经常来看望奶奶,然后给很多的零花钱。奶奶白天的娱乐活动就是和一群老人打扑克牌,她喜欢把我搂在跟前,说可以为她带来好运。于是,奶奶的心情就跟着当天的运气,阴晴不定,输了自然一脸不悦,默不作声,我们当然期盼着赢钱,那样可以领到很多的零花钱或者零食。
夏天的晚上,又是一群老人家的聚会,除了雨天,大家都会在晚饭后,抬着小凳子,持一把竹扇子,到空旷的广场,三三两两,围成一个圈,我总爱蜷着脚坐在奶奶跟前,听她们讲邻里之间的家长里短,和那些很久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我对那些似懂非懂的东西充满了好奇,感觉只要长大了,自然就懂了!
奶奶有四个孩子,两儿两女,都很孝顺,大姑的性子和奶奶最为相似,倔强,眼睛里揉不得沙子。大伯和小姑住在市区,几十年前的乡下交通不便利,奶奶时常前去探望,一走就是几个小时,后来有了自行车,摩托车,公交车,往来变得容易许多。大伯工作繁忙,比起担心打扰大伯的工作和生活,奶奶更乐意带着我或者哥哥,在闲暇时,到小姑家住上三五天。姑丈为人幽默大方,家境也较为殷实,家里的杂事自然由小姑打理。都说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小姑总会带着我们到上好的茶楼,吃好吃的茶点,然后上街买几身好看的衣裳,那是最初我对城市最唯美的憧憬!
后来有一天,母亲突然跟我说:“你以后要习惯自己睡觉,不可以跟我奶奶睡了,奶奶生病了,你是个大孩子,要听话!”
我说那好吧!
只是有些时候半夜惊醒,我还是会悄悄爬上奶奶的床,这样才能安稳睡到天亮。再后来,奶奶的病更严重些,父亲日夜守在奶奶床边。
奶奶问我:如果奶奶死了,你会哭吗?我有些惶恐,苦笑着点点头,奶奶欣慰的笑了笑。
在懵懂的年龄,对于死的认识大概是躺进棺材,埋进泥土,然后变成神仙。农村的丧礼有一些特定的习俗和步骤,几个穿着奇怪的人唱着别人听不懂的咒语,还有一群哭的撕心裂肺的人,结束后,管事的人还会给围观的群众派发各种糖和饼干,对于孩子来说死并非是一件值得悲伤的事,确切的说,当事情发生在别人身上,你就无法体会当中的疼痛,毕竟这世界没有感同身受这回事,大人也好,小孩也罢!
那天的风很轻,我的个头刚好挨到奶奶的肩膀,我一直以为奶奶对于死亡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走的路多了,想起奶奶说过的话,才明白走到路的尽头,生命也不过价值二字罢了,那些拼命想要握住的东西,瞬间变成风,变成雨,变成泥土,然后长成树,开成花!
多年后,在某个再平常不过的夜里,奶奶突然闯进我的梦里,牵着我的手,走了很长的路,到集市买了很多很多的东西,我始终听不清她讲了什么!这是这么多年来奶奶唯一一次走进我的梦里,醒来后泪流满面,宛如昨天刚刚打了个照面。
在蔡崇达的《皮囊》一书中读到这么一段话:我对死亡其实不是一个特别笃定的状态,但我觉得恰恰是这种不笃定,让我提醒自己尽量的珍惜,如果当一个人真正离去的时候,我又会愿意相信他以某种存在陪伴着我。
那些走过的路,遇见的人,看过的风景,经过时间的沉淀,再去掉那些细枝末节,也就成了回忆,路总会继续,人总要成长,当感恩代替了遗憾,欣慰代替了伤感,人也就变得淡然,就像我哽咽写下这段文字,也不会落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