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文)
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黑,脉之至也,下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
凡相五色,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
(解读)
“夫脉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脉搏的小、大、滑、涩、浮、沉等表象,可以凭手指来分别;五脏的气象,可以类推出来。

“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察听五脏的音声反应,可以意会识别到很多;五色精微的变化,可以用眼来观察出不同之处。在诊断中如能做到把气色与脉搏结合起来分析,就可以做到万无一失了。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从之。”面上出现赤色(赤者,心之色),脉搏有喘气之向且坚强有力,诊断为病气积聚在腹中,常常妨碍饮食,这种病叫作心痹(是指以心胸憋闷,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它致病原因,是过于思虑,伤了心气,病邪乘虚而入。
“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面上出现白色(白者,肺之色),脉搏有喘气之向且有漂浮,上虚下实,容易受到惊恐,有病气积聚在胸中,气喘而且易虚惊,这种病叫作肺痹(由皮痹入舍于肺而成,主要症状为恶寒、发热、咳嗽、喘息、胸满、烦闷不安等,由外邪闭阻肺气或因皮痹日久不愈,病情发展所致),它致病的原因,是由于寒热,并在醉后行房。
“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支胠,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腰痛足清头痛。”面上出现青色(青者,肝之色),同时脉搏长而弦,并且左右弹指,这是病气积在心下,撑拄两胠,这种病叫作肝痹( 五脏痹证之一,主要症状为头痛,夜睡多惊梦,渴饮,多尿,腹胀,腰痛胁痛,足冷等),它致病的原因是受了寒湿,其病理和疝气一样,并有腰痛、足冷、头痛等症状。

“黄,脉之至也,大而虚,有积气在腹中,有厥气,名曰厥疝,女子同法,得之疾使四肢,汗出当风。”如果面上出现黄色(黄者,脾之色),同时脉搏大而虚,这是病气积在腹中,有逆气,这种病叫作厥疝(指厥气上逆的疝证。症见脐周绞痛,胁痛、恶心、吐冷涎,手足厥冷,脉大而虚等,多因寒气积于腹中上逆所致),女子同样有这种情况,致病的原因是由于四肢过劳,出汗后受了风的侵袭。
“黑,脉之至也,下坚而大,有积气在小腹与阴,名曰肾痹,得之沐浴清水而卧。”如果面上出现黑色(黑者,肾之色),下部脉坚而大,这是病气积在小腹和前阴,这种病叫作肾痹(肾痹是五脏痹症之一,肾痹一般会出现腰背弯曲、不能伸直、或关节肿胀等症状),它的致病原因,是沐浴后就睡觉。
“凡相五色,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者,皆不死也。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皆死也。”凡是观察五色,面黄目青,面黄目赤,面黄目白,面黄目黑的,都不是死的征象。面青目赤,面赤目白,面青目黑,面黑目白,面赤目青的,都是死的征象。
今天学习了望色诊脉识疾病。且继续学习,今天就学到这里了。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