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管见
昨天晚上,嵊州市初级中学邀请我为初三的700多名家长做了一个讲座。
学校选择这样的时间,是因为离中考刚刚还有一个月,需要帮助家长和孩子作最后的冲刺。
而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讲座比给高三和初三家长作讲座更难的了,尤其是在离中考只有一个月(高考不到一个月)的情况下。
在我所在的城市,就有上万的中、高考考生,在我的读者群里,要参加中、高考的家庭就更多,在最后的关键时期,家长和学生究竟该怎么干?
我不可能去每一个学校和家长、学生进行面对面讲座,所以我以文字的形式给大家提供一些实战的干货,希望能让更多需要的人分享。
1.提升很难,但下滑很容易
在最后一个月,家长和学生不要寄希望于大幅度(总分提高60分以上)提高成绩,对绝大部分孩子来说,这基本上已经不可能。
所以在这点上,大家心态一定要放平,否则不利于复习的效果和考试的发挥。
有人曾经这样调侃:“若是你家孩子一个月里能突飞猛进,又怎么对得起那些十年寒窗的同学和含辛茹苦的家长?”
这话看起来像调侃,但实际上就是这么回事儿。
但同时更需要防止的是,千万不要以为大局已定,是否认真复习已经无所谓了。
我奉劝大家,千万不要放弃最后心无旁骛地复习,否则到时候吃亏的是自己。
请千万记住,在最后一个月——
要提升成绩很难,但是要快速下滑很容易!
这一条,是被无数的考生用血泪证明了的,希望你不要再去证明它的正确性。
2.家长首先不要焦虑
焦虑是一种情绪病毒,它会蔓延并且传染。
人一旦焦虑,总会在第一时间不由自主地传染给别人,这就好比是感冒,你把别人感染了,但你自己依然没有好,依然在生病。
感冒了怎么办?最好的办法是隔离,但马上就要迎考,焦虑没法隔离,怎么办?家长一定要学会自己消化焦虑,不要让孩子感觉出你的焦虑,这是一个合格或者优秀家长的标志。
焦虑,在家长身上最大的表现是什么?
就是唠叨!
在接下去的时间里,我奉劝家长们千万不要唠叨,因为你唠叨的话不仅不一定对,而且即使对,孩子也未必听得进,反而会使他们更烦,更加焦虑,影响考试的发挥。
简单粗暴地说,当家长明知说服不了孩子的时候,就免开尊口,请闭嘴!
做家长的一定要明白,你们是一家之长,所以孩子身上出现的所有问题,基本都可以在家长身上发现影子,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的是提升自身的素养,来陪伴孩子一起成长,对于中考生来说还有三年高中的陪伴期,对于高考生来讲,家长也千万别去想着考上大学就好了,大学只是一个新的竞争起点。
一句话,家长没那么好当的,我们需要学习如何做一个懂教育的家长。
3.不要有过高的期待
请记住,过高的期待就是一种暴力,而且是一种看不见的冷暴力。
不少家长和老师,喜欢给孩子们讲一些励志故事,打一打鸡血:比如,张三平时成绩很普通,但中考前一个月发愤图强,通宵达旦,考试时超常发挥,最后上了好的高中。
这样的案例,即使有,也是小概率事件,不具备普遍意义,这样的故事,偶尔讲一讲也许没事,但如果你经常讲,就是大忌,因为这是冷暴力,这不是爱,这是害。
很多父母和我讲,他们从来没有打骂过孩子,平时都是各种激励,家长自以为是励志大师,但孩子心里却根本无法接受,甚至无比讨厌。
其实设身处地去想一想,就很容易明白,如果有人对你这样的家长也有这样的过高期待,你会怎么样?人家的过高期待只不过是动动嘴就可以,非常容易做到,但你能做到吗?如果你做不到,最后心里充满失败感,同样的道理,你家的孩子也一样,你每过高期待一次,如果他做不到,就等于羞辱了他一次,一次又一次,会让孩子越来越没有信心。
4.做好最坏的打算
我当然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也希望每一个家庭都是幸福美满的。
但作为一个理智的家长,必须要做好最坏的打算,比如考不上一段线怎么办?比如考不上重点高中怎么办?比如只能去读职业技术学院又怎么办?
事实上,只有极少部分孩子能够得到最佳的结果,其他绝大部分或多或少在大考中总会留下这样那样的遗憾。
请家长记住,无论你的孩子考得怎么样,他依然是你的孩子,从本质上说,教育只不过是父母在望子成龙的过程中不断接受孩子不完美的那一面。
没有任何一个孩子是完美的,就像你自己小时候一样。做父母的,之所以伟大,就在于——
孩子,我知道你永远不会完美,所以我才用心地去培养你,但将来无论你多么普通,都是我心头的最爱。
接纳,才是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
5.不要做“积极的废人”
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说,我很想努力,我也制定了计划,我也有自己的目标,也想不玩手机,可妈妈无论把手机藏到哪个地方,我都能找出来呀。三分钟的热度过后,就是一声哀叹“臣妾做不到啊”。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这样的状态,也十分焦虑,纷纷来电来信向我咨询,有没有什么好的办法。
这类同学就是传说中“积极的废人”,他们的心态积极向上,可行动上犹如废物。
他们一边享受着颓废的快乐,一边承受着伴随而来的自责,天天上演着故伎重演的戏码,最后变成恶性循环。
有什么好办法吗?当然有,但你能做到吗?
简单说就是八个字:细分目标,定时执行。
所谓定时执行,就是争取把你的3分钟热度拉长到30分钟,把时间先分段为30分钟(因人而已),定个闹钟,闹钟没响前专注学习,闹钟响了休息一会儿,循环往复。
如果可行,再加长到60分钟。
同时记得把智能手机交给父母保管,不要找任何借口去拿回手机。
如果父母心太软,藏不好手机,总是要被孩子发现,那就交给你的朋友去保管吧。
6.补弱比补强更重要
中、高考的逻辑是各科平衡、总分高者胜出!如果你一门课已经比较好了,再费力气也没多大用了,因为考卷里最难的题目,考的是灵气,某种程度上说,出题老师既是为了拉学生的分差,也是用来挽回自尊的,提分性价比太低。
任何考卷都是中等难度的题目最多,中等难度题目,基本上是可以通过练习掌握的。尤其是识记类的题目,记住了就得分,就是传说中的送分题,如果你连送分题都做不对,那还能怪谁呢。
所以最后一个月的重点,要回归教材基础知识,应该落实在“把会做的题全做对”“把能搞懂的问题全搞懂”。
7.中、高考绝不是终点
作为曾经的大学生和大三孩子的家长,需要告诉你一个事实:
大部分人认为高考完了就解放了,大错!大学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中考考进重点高中也一样)。
中、高考只是一个平台,一个将你送到另一个需要更加努力的平台。当然前提是,你是一个有梦想,有目标的人。
对于这样的人,在大学里,他们比高中更紧张,更充实,因为这里的知识,不再是狭隘的课程知识。
但是对于绝大部分茫然而无知的大学生和准大学生来说,随着高考结束,他们以为自己已经到岸,于是到了大学后,开始碌碌无为混日子。
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正是他们深恶痛绝的中、高考,给了他们有限而可怜的目标,一旦目标消失,随之而来的是无法填充的空虚。
多少优秀的初中生和高中生在进入重点高中和重点大学后,状态一落千丈,挂科是常态,严重的毕不了业。
所以,我奉劝家长们要帮助孩子要树立起人生高远的目标,你的目标不仅仅是中考和高考。
8.保持固有节奏,不要轻易改变
第一,不要改变睡眠习惯(千万不要熬夜)。
第二,不要改变饮食习惯(不要想着给孩子大补,给孩子吃那些不落胃的食物)。
第三,不要改变学习习惯(比如不要突然加压,也不要刻意放松,虽然我们说考前要放松,但如果你是一个每天学习都很紧张,而且习惯了这个节奏的人,不妨继续这么做。)
第四,保暖很重要(中、高考时气温不会太高,如果穿衣太少,散热太快,会影响考试)
第五,不要钻牛角尖。
这里单独对学霸说一句,不要贪心到将目标设定为某门科考满分。
中、高考正确的策略应该是:稳字当头,不求大胜,保证必胜。因为你的目的是考入心仪的学校、专业,而不是某一科一分不失。
9.细节决定成败
不少孩子辛辛苦苦读了9年,或者12年的书,什么都准备好了,最后却败于细节。
比如临考前的一天,被蚊子咬得睡不着,比如考试期间,邻居夫妻突然吵到深夜,比如车子突然发不动了影响了赶考时间和心情……
这些事情,如果发生在别人身上,那叫做故事,如果发生在你们自己身上,那百分百就叫事故。
为了避免事故,家长们应该考虑的更仔细一点。
比如,考试期间家里晚上突然停电怎么办?突然停水怎么办?车库门突然打不开怎么办?孩子失眠怎么办?孩子突然身体不适怎么办,生理期怎么调?下暴雨怎么办?路上堵车怎么办?孩子考前临阵退缩,不肯去考怎么办?第一天考下来,孩子哭了甚至接近崩溃了怎么办......
这些问题,作为家长你都想到过吗?如果没有,请现在想一想,并且做好相应的预案。
10.坚定地相信自己
家长和孩子们心态要平和,既要做到心如止水,又要保持充足的信心。
既不要因为模拟考试不如意而否定自己的能力(尤其是尖子生,更要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能力),也不要因为模拟考试很出色而洋洋得意,不到最后一天最后一门课放下笔的最后一瞬间,一切都不会成为定论,一切皆有可能!
所以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这最后的一个月,都要——
坚定地相信自己,
坚定地相信老师,
坚定地相信学校!
多 少 次 挥 汗 如 雨
伤 痛 曾 填 满 记 忆
只 因 为 始 终 相 信
去 拼 搏 才 能 胜 利
总 是 在 鼓 舞 自 己
要 成 功 就 得 努 力
热 血 在 赛 场 沸 腾
巨 人 在 东 方 升 起
相信自己
你将赢得胜利 创造奇迹
相信自己
梦想在你手中 这是你的天地
相信自己
你将超越极限 超越自己
相信自己
当这一切过去 你们将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