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学习,大家都会想到在学校的日子,做作业考试,等终于结束学业以后,会觉得解放了,以后再也不用学习了。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我觉得离开学校以后,真正的考验才来临。上学的时候,你的任务只有一个,读书就好了,其他事情都不用操心。但是当你得到渴望的自由,开始独立生活的时候,就会发现,并不是想的那么容易。
除了你要赚钱养活自己,还会面临种种难题,都要靠你自己去解决。比如很多人都会觉得自己没有安全感,缺乏自信,期盼能有人来帮助自己。但是父母不会是你永远的庇护所,朋友不能代替你的感受,配偶也不能满足你的所有需求,那么你该怎么办?
唯有自救。
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难做到。
我认为终身学习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找寻自我,理解自我,突破自我的过程。
我是一个全职妈妈,自己独立带娃。能体会妈妈们的辛苦和焦虑。但是越是觉的生活不易,越应该找寻办法改变,不是吗?
有一本书叫《双向养育》,特别强调“育儿先育己”,强调父母需要把养育的注意力从孩子转向自身,唯有改变自己、丰富自己、提升自己,以充满爱、价值感、尊重人际界限、拥抱改变的积极状态,才能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所以孩子的到来,其实是给我们又一次成长的机会。为人父母的同时,让我们学会如何去做更好的自己。
什么是更好的自己?
你对自己现在的状态满意吗?
对自己的家庭满意吗?
你有没有自己的理想或目标?
对生活是否充满希望,觉得明天会更好?
四个问题,你有几个是肯定的答案。
刚开始学习一些育儿知识,确实只是为了能更好的了解孩子,希望能掌握一些技巧和方法,来应对养娃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开始转向剖析自己。因为我知道,一个胆小怯懦的妈妈,不会养出自信大方的孩子。
网红Papi酱大家应该都知道,她的人生观之前也刷爆网络。她给人生中的各个角色排了序,顺序依次是自己、伴侣、子女、父母。虽然我们没必要和她完全一样,但是把自己排在第一位是绝对没错的。
坐过飞机的人都会注意,在起飞前提醒中,特别强调,如遇特殊情况,一定请大人先做好安全措施,然后是孩子。
以前总听“自爱,而后爱人”。但是事实却是,我们很容易将自己迷失在家庭,孩子,配偶之中。
比如给别人花钱很舍得,轮到自己就精打细算,不舍得投资。就连明星也不例外。
比如在《妻子的浪漫旅行》里,包贝尔的妻子包文婧就被袁咏仪吐槽,买个几百块钱的东西而已,又不是买房子,考虑那么久最后还不舍得买。包文婧自己也坦言,很没安全感,觉得自己不工作没底气。
全职妈妈放弃了工作,全心全意照顾家庭和孩子,牺牲和付出是很多的,所有的安全感都来自家庭。但在中国目前状况是谁挣钱谁就牛,只顾家的人似乎就低一等。
很多人都会说在生活的重重压力之下,哪有空闲去想自己的成长和自己的梦想,这都是矫情。但是因为一个娃的出现,就必须让我们放弃自我吗?
说到底,这些都是思想观念的问题。并不是真的没条件对自己好一点,而是我们不把自己当回事,跟经济能力无关。
成长需要主动的坚持。
大部分人遇到问题才会去寻找解决的办法,而不愿意提前学习,做好预防工作。觉得问题的发生只是偶然,而坚持的学习却太难。
就拿养育孩子来说,与其担心孩子长大后叛逆不听你的话,何不现在就开始学习如何跟叛逆期孩子相处,如何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
比如在学习心理营养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内心是否有缺失的营养,以及如去何补救。同样,心理营养不充足的妈妈,也不会给孩子带来足够的心理养分。
孩子希望看到的是独立自信的妈妈,不是与社会脱节,把自己当成全世界,总是监控自己的妈妈;
老公也希望妻子能明事理,有自己的追求,而不是怨妇一样,成天唠叨,对他监视;
父母更是想看到自己的孩子为人父母以后还能有自己的生活,而不是全部牺牲奉献给家庭。
前几天曹云金离婚的新闻大家可能也都看过了,反正我朋友圈刷到很多次。
我看到的是:不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放弃自我成长。如果遇到逆境,更应该去掌握主动权。
新时代的妈妈不应该只是围着孩子老公锅台转,更应该有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和除家庭外其他价值的体现。
不做任何人的附属品,不做家庭的牺牲者。
而且自我成长和奉献并不矛盾,只有你内心充盈富足,才能更好的去爱他人。
让我们一起终身学习,成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