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一个网友因借书的事聊了几句,这个网友是做绘本馆的,曾经自己买过经典书带孩子读过经典,但并没有坚持下去。再次说起读经,她说“读经到底为了什么呢,我最近经常考虑?”,“为什么非让孩子13岁前读啊,背啊,我们大人岂不是更该读的”。
这是两个问题,先看第一个:读经为什么?
当时,我没加思考的回答:放大格局,提升眼界,开阔胸怀,智慧处事,积极向上, 喜悦生活。 最终目标:让子成龙,让家幸福,让社会和谐。
她说“让孩子成龙,就牵扯一个什么是龙”,言下之意我理解,是做个相对普通的孩子,不去强求什么。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我因此开始考虑,用一句话来说明读经的话,到底,是为什么?
正巧今天看到“什么是真正的富有”小短文。洗衣服的时候我总结出这句话:读经,正是为了心灵的富有。
当人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似乎是在不断地追求财富,当然,大多人是倾向于物质的财富,能赚多少钱,能有几套房?能何时买车?…….。也许你不承认自己追求这些,但实际上,生活的空间里充满了这样的气息,我们也不由自主的被带入其中,希望自己住的更好、穿的更漂亮、吃的更好、去更多的地方旅游、有更多的钱能够自由支配~~对于心灵的富有,在意的人似乎并不多。试想,很多人所谓让自己的孩子要“自由成长”,那么,毫无预见性的引导、无任何规划性的自由成长,将来,孩子就真的能“自由”了吗?孩子的心灵就能够真正的“自由”了吗?
只有心灵的真正富有,才能有心灵的真正自由。
心灵的富有,能让孩子充满爱,充满阳光的看待这个世界,积极乐观,宽容大度,并运用经典中的的智慧去为人处世。
心灵富有的人,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看待这个世界,遇到任何的人和事、物都能坦然面对;
心灵富有的人,即便他处在物质不富有的境界,也同样能乐观面对,“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陋巷,回也不改其乐”;
心灵富有的人,在生活中碰到问题的时候,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解决,而不是简单的抱怨、指责、悔恨、生气;
心灵富有的人,能诚信做人,获取周围人的信任,同样,他所做的事情,也是大家可信的事情;
心灵富有的人,知道心中的原则是什么,知道怎么巧善的解决问题而不是正面冲突;
心里富有的人,走到任何地方,都是一个受人尊敬、受人欢迎的真正“富人”。
……
而《易经》教我们成就完满的人生,教给我们君子之道;
《内经》教我们爱惜身体,治未病;
《孝经》让我们敬畏生命,敬爱父母;
《金刚经》教给我们慈悲精神;
《老子》教我们无为而治,明道修德;
《诗经》教我们提炼生活,升华生命的质量;
《大学》教我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中庸》告诉我们执中守正,折中致和,因时制宜;
《孙子兵法》教给我们谋略······
只有经过真正的系统经典培养的孩子,经过几千年沉淀的智慧熏陶,其心灵的富有,才有可能能达到以上程度。
第二个问题:经典是有价值的,但是应该怎么读?
社会上,凡是读古书的人,给人的印象就是“迂腐”、保守,曾经有一个家长说她的老公从小就被父母强迫读论语等,长大后对这些非常反感,而且性格较为内向,不善交际。可见,如果经典读的不恰当(内容、方法等等各种因素),家长引导不当,不管孩子的成长天性,未必会使其成为心灵富有的人。
正确的理论、简单可操作的方法、好用的工具(教材)、持续的跟进、群体的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家长的认知和成长,才有可能带领孩子真正的把经典内化成壁,让孩子成为心灵富有之人。
而育心经典,赖老师提倡“不离社会、不离家庭、科学读经、全家读经”等理念,提倡家长首先读经用经,成长自己。而后,家长通过如我们育心爱红社这样的众多平台不断实践,从而能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进行正确引导,结合137累积法,每天一个脚印,每周一个台阶,无为而为的带领孩子自然的从“小兔乖乖、快把门开”过渡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经典人生中。从而为孩子一生积累真正的心灵财富。
这几天,遇到两个印象深刻的“象”:
1、晚上带孩子在外面玩,宵和几个小孩子高兴的搬着停车场的三角柱子,一不小心碰到一个小孩子,小孩子立刻哭起来,旁边的奶奶随即冲上前,第一反应拉着小弟弟过来“质问”宵:“你碰着弟弟了!赶紧说对不起!”,宵小心的疑问了一句“我碰着弟弟了?对不起~”,当时,我的心一沉,没有沉在宵是否会“心灵委屈”,而是更多的沉在了身边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培养孩子成长的奶奶身上。
2、开车到楼下,要拐弯,后面有一个车跟着,前面一个10岁左右的小女孩正慢慢的走了几步,我轻轻的按了一下喇叭,提示其快步或是退回,没想到小姑娘一脸冷漠,依然“悠悠”而过,这么大孩子的这份“冷静”,让人震撼。想起前些天看到街头一个妈妈下跪请求孩子好好上学的图片,那孩子的神情。
当我们,不断的费尽心思给孩子苦苦营造“富有、自由生活”的同时,是否也应该,看看我们自己,看看我们的孩子,为我们,尤其是孩子的心灵,开一个账户,不断的存储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