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诗人兰波创造了一个引发无数人共鸣的金句“生活在别处”,引发了一波又一波人群的“短暂迁徙”。
所幸,你的“别处”是他的居住地,所以,我们不断忠贞“别处”,“别处”永远在热闹。
有一天,总会从你的“别处”回来,回到别人的“别处”。
然后,再继续寻找下一次的“别处”。
上周,我迁徙到别人的居住地,感受热风,大海,当地美食,热情的原著居民。
本周,我在别人的“别处”认真栖息。感受淅淅沥沥的小雨,抱着吃饱了才有力气减肥的信念,在美食里来回穿梭,游荡。
朋友说,真正的生活应当永远在别处,当生活在别处时,那是梦,是艺术,是诗,而当别处一旦变为此处,生活就会展现它的另外一面——残酷。
但是,这是一句绝美的幻想。是渴望逃离,获取新生,去孕育另一场生活。或许,这只是暂时的麻木自己,久而久之,新的生活将会变成此处“白衬衫上的饭粘子、墙上的蚊子血。”而你呢,又会陷入无尽地厌倦、渴求、逃离的死循环中,反反复复,再怎么化解乏味,它仍然会深藏于你的心底。所以,生活不在别处,而在心底。
有一首诗,很喜欢
《我的生活》
作者:亨利·米肖(法)
你不带着我就走了,我的生活。
你一溜烟就走了,
而我还等着向前迈出一步。
你将战斗带到别处,
你就这样做了我的逃兵。
我从未跟得上你。
你给我的,我看不明白,
而我所想要的那么一点点,你从未带给我。
正因缺了这一点,我就想要那么多,
那么多的东西,几乎是无限
只因缺了这一点,你从未带给我的这一点点。
“你不带着我就走了”,我们的步伐哪里跟得上生活的步伐。但是,再跟不上,也要努力,再不努力,都老了。
每个人都有想要的生活,尽管想要的不一定能得到,然而,努力了就好。
所以,哪里都有生活,它就在这里,在此处。
这天,和朋友在一家茶餐厅,喝茶,看书,美食犒劳味蕾,情绪饱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