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晚,给人的感觉是什么?”
“宁静的呀。”
“真的宁静吗?我就不相信,住在大路边的高楼上,夜晚就没有声音?你听听试试。”
“嗯,有许多声音。”
“你听到了什么呢?”
“电梯的声音:咕噜噜,咕噜噜……咣。汽车的鸣笛,有短促的一声,嘀。有拖长音的,嘀……有连续的,嘀嘀。大卡车摩擦地面的声音,像潮水一样,席卷而来。偶尔,会友一辆摩托车,哼……地一声驶过。”
“你听得真仔细,闭上眼睛,你再听听咱家里的声音。”
“钟表的声音,大挂钟和小闹钟。”
“嗯,这两种声音一定很不同的。”
……
作家的六感一定比平常人要敏锐的多。
普通人大多视觉发达,其它感官如:听觉、嗅觉、味觉等好像都比较麻木。所以,很有必要专门对孩子的其它感官进行训练。
你听到了吗?
有些人对耳边的声音充耳不闻,渐渐的对眼前的事物也视而不见,最后感官闭塞,乃至心灵麻木。
训练孩子的听觉,让孩子敏感耳边的声音,有用吗?
当然有用了。
老舍说过:遇到一阵风,你把它记下来;遇到一阵雨,你也把它记下来。说不定你的哪一篇文章里就需要写这一阵风,一阵雨。
就像银行里的零存整取,只有把平时的零零碎碎存下来,才有啥可取呀。
过了不久,儿子要写《聆听时间的声音》,那大挂钟,小闹钟就派上了用场。
《聆听时间的声音》片段:
小闹钟每次只发出“嘀”的声音,短促而有力,但听了一会儿就变成了“嘀,答”,像一个年轻人在听音乐,不时用手或脚打一下节拍。
大挂钟就不一样了,声音里混合着嗡嗡声,苍老和沙哑了许多,仿佛一个行动不便的老人。
小闹钟和大挂钟响的时间还不一样,小闹钟的声音感觉早一些,于是两个钟表一老一少,滴滴答答就在家里一唱一和,此起彼伏,永远不停地对话着……
作为家长要善于利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时刻提醒孩子有意识地进行倾听。
春天来了,何不带着孩子微微闭目在大自然中,放飞聆听的翅膀,用心听一听大自然的声音?
“沙沙沙、呱呱呱、呼呼呼、簌簌、嘎吱……”这些声音不仅悦耳动听,如果把它运用到日记中,还能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如见其景。
另外用声音渲染环境气氛,表现人物的心情和动作的状态,也是四两拨千斤的好方法。
特别喜欢语文S版第六册课文的《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雨已经下了很久了。
淅淅沥沥打在篷顶的波浪板上,滴滴答答打在树林里的叶子上,叮叮咚咚打在铁皮屋顶上。于是,屋子前面小水沟里的水流动起来了,像一股从地底下涌出来的清泉,高兴得哗啦哗啦,哗啦哗啦,你推我挤。
打开一把红色的雨伞,走在树林里的小路上,听雨滴打在油加利树上,打在相思树上,打在羊蹄甲上,打在面包树上……淅淅沥沥,啪啦啪啦,哗啦哗啦,发出各种不同的声音,整片树林仿佛成了一座音乐厅。
……
欣赏了这段,那远远近近,轻轻重重,跳跳跃跃、活活泼泼的小雨是不是仿佛就在你的眼前呢?
别让孩子的日记就像早期的无声电影,有画面而无声音。
很有意思吧。同样可以有意识的训练其它感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