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印象中小时候很少听见爸爸妈妈正儿八经的讨论关于钱的计划,但凡谈到钱的情景不是在争论就是在吵架,什么家里啥啥是我买的,你又乱花钱,说好每月要存的钱你还没给我等等,好像每次都是到需要解决问题了才会开始面对钱,以至于让我觉得只要是谈到钱就很尴尬,就意味着生气、发火、吵架。
我妈也会单独跟我抱怨爸爸早年某些乱花钱的片段,比如明明那时候家里经济状况不好,过年去亲戚家为了面子把生活费拿去给别人发红包;请客吃饭买东西总是挑贵的;买一些华而不实的物件;买大件有时不跟妈妈商量等。
这些抱怨我听过不止一次,除了觉得烦心,没有别的感觉。妈妈会扮演苦情角色,爸爸是那个不做声的背景。这个一次又一次的抱怨没有解决方案被拿到台面上讨论过,我感觉,钱的事情就是这样要默默解决的。
我现在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在婚姻中的前几年夫妻俩没有把钱这件事放在台面上好好讨论规划过,直到出现严重的财务危机时,我们开始吵架,抱怨,互相指责,反复多次之后我们终于开始认认真真规划家庭财务计划。
记得第一次看潇洒姐王潇写她和叶先生恋爱一起买房的故事我很震惊。她当时看中一套地段优越处的公寓,因为手上的储蓄只够支付一半的首付而闷闷不乐。时任潇洒姐男朋友的叶先生说,恰好我也有刚好可以支付一半首付的积蓄,如果以后分开,我们可以把这套房当做共同的投资。如果还能再一起,就是我们小家庭的一笔资产。
这个故事令我觉得意外的是,与亲近的人坦陈自己的金钱状况原来并不总会带来冲突和尴尬。钱不是可怕的东西,钱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会面对的重要话题。一个家庭的组成就意味着资源的组合,合理的资源配置会产生源源不断的生产力,但是如果资源配置不合理长期就会令这段婚姻变得低效甚至影响未来正常运转。很多人不会从这个角度看待婚姻,总是让“谈钱伤感情”的想法占据着彼此的心理,像我们曾经一样过着糊里糊涂的生活。
越早和亲密的人谈钱越能决定未来关系是否可以健康发展。尽早彼此交换金钱观念,包括未来的财务规划,如何安排自己的收入,怎么看待投资与借贷,等等。在还没有成为经济共同体的时候是最容易解决分歧的,把钱谈好了,可以减少未来大部分的冲突和矛盾。
在亲密关系中谈钱是为了更长远的发展。彼此确认共同的目标和到达方式,过程可以不同,但是不能偏离彼此能够承受的范围。就像一段旅程,有人负责看路,有人负责背口粮,只要配合好了,就能愉快的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