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拥有被讨厌的勇气


01
若水是公司里的“万金油”,哪个岗位的工作出了问题,找若水准没错。
若水三下五除二就能搞定。倘若搞不定,若水也会绞尽脑汁,找各种资源,用各种方法,几乎把别人的事情全揽下来,直至解决。
若水每天上班连轴转,一整天下来,除了帮助别人解决问题,还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完全没有时间提升业务能力或者做进一步的工作思考。
时间一长,同事们只要一遇到问题就找若水,反正她肯定能包办解决。领导们也觉得用若水得心应手。即使不是若水的活儿,也找若水。反正找别人找到最后也是得找她,别人还没她做得那么快。
结果呢,若水捞来一大堆不属于自己的活儿,加班加点不说,工作质量也不保障,甚至下滑。
面对一大堆不属于自己的工作,若水要么不会拒绝,要么拒绝后,无法与内心升起的恐惧在一起。内在会上演无数戏码来认定这段关系已经因为这次拒绝而完蛋了,哪怕是很普通、不太熟络的同事关系。
若水也想过向上级领导反映。可若水要么在汇报工作时仅仅简要概括自己很忙,要么很含蓄地表达自己需要协助,以为领导能明白自己想表达的是希望领导能给她减少一些工作。
领导当然不明白!
忙?谁都说自己忙啊;需要协助?那么好,派个老同志去协助你好了。
协办等于不办啊,老同志自己还需要若水帮忙呢。
若水非常苦恼,她觉察到自己在讨好全世界,除了自己。所有的攻击也不断地向内评判自己、指责自己。

02
岸见一郎在《被讨厌的勇气》中提出“课题分离”的概念。
以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来辨别这是谁的课题。
岸见一郎指出,不干涉别人的课题,也不让别人干涉自己的课题。
若水把属于别人的课题全揽在自己身上,活在别人的期待中,能不沉重吗?
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
我们没有办法活成所有人认可的样子,我们只能活出自己想要活出的样子。
心理学家李雪说:“人类所有痛苦来自没有现实边界的自恋妄想。”
别人的想法和情绪是我们没有办法掌控的。
别人喜不喜欢你的舞步,那是别人的课题。你只需要跳出属于自己的舞步,在这个世界上尽情地体验与表达就好了。
为自己起舞的人,是最美的。

03
甭管拒没拒绝,在发生的那一刻,它就是若水的选择。
所以,我给若水开出的第二个药方是:在遇到别人的请求时,别着急说“好”,先给自己按下一个暂停键。我们不是设定好的程序,有求必应。我们是真实的人,有真实的感受。
先问问自己,你愿意帮这个忙吗?你选择帮这个忙吗?这是你的课题,还是别人的课题?
你愿意,就帮;不愿意,就说不。
不情不愿,又点头答应,那也是你的选择。那么,帮别人忙的时候告诉自己:这是我自己的选择。
拒绝一件事情不代表拒绝与对方建立关系,不代表拒绝这个人。
对方会为自己的课题负责,在你这里求助无门,他会想其他办法解决。这就是课题分离的意义所在。
倘若一段关系因为一次拒绝就完蛋了,那么这样的关系也没有维系的必要。
开口说“不”,确实不易。不要评判自己,允许自己慢慢来。
守护好自己的边界,在自己与他人的课题之间分离出清晰的界限。这样做并不会使自己的外部世界坍塌,而是在释放一种自我感的能量。
所谓自我感,并不是说以自我为中心,而是说我知道我是谁,我知道我喜欢什么,我知道我愿意做什么、不愿意做什么,我拥有自己的一方小天地,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

04
我给若水开出的第三个药方是: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需求。
若水向上级领导反映情况时,以为领导能够揣测出她含蓄表达中的深层含义。那就是:她接不了那么多工作,而不是需要协助。
领导只会从字面意思去理解——你需要协助,我就派人协助你。
我们尚且不能百分百了解自己,何况别人呢?
清晰地表达出自己的需求,那能不能满足若水的需求、多少工作量才合适这个岗位,那是领导的课题。
倘若领导一味地给能干、叫得动的人派活,让没啥能力、叫不动的人闲着,那就说明这家公司或者这个部门与你需求的资源不匹配了,换一个与自己需求的资源相匹配的地儿发展自己才是王道,没必要继续在这样没边界感的公司或部门消耗自己。

05
活在真相中,感受真实的世界。在真实的体验中发展自己,直接链接事物的本质。
放下别人的课题,在自己的课题里,为自己的每一个选择百分百负责。
至于别人喜欢还是讨厌,请便。
你不是主动去惹人厌,而是不惧怕被别人讨厌。

别人如何定义自己、评判自己,你依然能够行所当行,喜欢自己,赞赏自己。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