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里要开读书训练营,入营有门槛,老师给留的作业是写一本书——《最重要的事,只有一件》的读后感。
我思来想去后决定,我必须得实话实说,如果不是猫老师要求看,如果不是要交作业,这本书我真的不会看下去。不是不认同作者观点,而是不喜欢这种写作风格,或许是个人的水平与眼光的问题,也或许是看自媒体文成习惯的问题,感觉太冗长,太沉闷,太啰嗦了。
我没有参加过什么拆书的活动,看人家说二十分钟就拆完一本书的时候,我在心里还真是有点不赞同,人家作者写了那么多字,你都给省略了看算怎么回事。
可是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在想,这样的书让猫老师写个短小精炼的推书简文得了,一二三,观点一列,填上两个走心的小故事内容,五分钟看完,还能抄下一句两句精彩的入脑的句子,收获要比我自己这么烧脑的看有用多了,何苦浪费了好几个小时。
这就好比是和一个没有惊艳的相亲对象,不得以坐在一起聊了半天,礼貌有之,敷衍有之,心中早不耐烦了。
相也相过了,聊也聊过了,不喜欢回家也得和老娘汇报一下过程啊,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公允还是要有的。
书亦如此,有几个主要的论点还是值得思考的,虽然在我认为也不是太新鲜,因为老师的文中早就表达过,所以写出来也不过是再结合老师的论点深悟一下而已。
文章主要基调是讲成功的主要方法就是要找到最最重要的那一件事去做,以及为这一件事要做到的功课。
(1)成功就要聚焦目标。
——成功人士的所有作为和精力都是紧紧围绕着他们的目标的。
换言之,也就是一但确立了目标以后,就要把全部精力与能力点都放在为实现这个目标而服务上。
好比,罗辑思维的罗振宇,四年坚持死磕早上6点半的那60秒语音,形成自己独特的贩卖知识的行为模式,从而打造了别样的销售平台。
再好比女作家六六,为了写小说《心术》去医院“潜伏”半年,去各个科室,医务处实地了解医生的私生活,了解医患矛盾,采访患者,所以才有了这样一部成功的,接地气的文学作品。而今为了写中医的故事,又切切实实的拜师从头学起了中医,这就是有目标明确的人所以大成的原因所在吧,全力以付,心无旁骛。
再比如铁娘子董明珠,三十多岁还在做销售,然后大半辈子都给了一个郎君——格力。
再比如天后王菲,当年为了唱歌,放弃了厦门大学录取通知书,去香港,去纽约,去跟随各路老师学习。
(2) 把目标定得高一点,大一点。
关于这个,猫老师说的更简单明了——目标难以实现?那是因为你目标定的太低了。我在“一块听听”的平台上第一次做分享,来了将近7万人,而我定的目标是10万人,如果当初定的目标仅是1万人的话,肯定来不了那么多人。
低目标会让你朝着改进的方向 努力,而高目标往往会推动你思考如何进行变革。比如倒退100年,让你设计一款跑得更快的工具,如果是低目标,那只能是培养壮实的马,减轻马车的重量等等,但如果目标是10倍,似乎难以实现,可今天的汽车,飞机全部实现了。
正如《易经》所言: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仅得其下。
(3) 找到生命中的那位“关键人”——能影响并指引你的人。
寻贵人,找指路名师。就好比猫群中的各位猫友呗,而猫老师就是这位“关键人”,其实这样的人怎么能设限一个呢,应该是韩信点兵,多多益善。集众家所长,而后长于众家。一人一点招数就成就了一个又一个郭靖,张无忌了嘛。
(4) 形成新的习惯
在当下21天养成一个习惯的说法都烂大街了,而我自己也不太认同这个。但书中说的,养成一个新习惯平均需要66天,我还是比较认同的。因为我自己有一些个人的经验体会。
书中讲,一个新习惯的形成需要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所以别放弃的太早,找到努力的方向,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动用所有的自制力去塑造它,当习惯逐渐养成,维持所需的自律也就越来越少。
比如关于写作,跑步,减肥,抄经,背诗词,背单词,这些不坚持两个月以上,不变成自己内心的刚需,就不会成为日常习惯,只有变得象刷牙,化妆一样的,才叫形成了习惯。
好了,这就是我的读书心得,不通过也没招了,我手写我心,实话实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