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小樊,今天是2020年7月18日,是我挑战成长的第165天,今天我想分享的主题是三伏天是冬病夏调的好时机。
冬病夏调,源于《黄帝内经》提出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三伏天是夏季最热的时候,根据《内经》所述,人与自然界是统一的,人体的阳气和自然界的阳气相符,生于春,旺于夏,收于秋,而藏于冬。
夏季是人体阳气最旺盛之时,尤其是“三伏天”,此时人体经脉气血运行充盈,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吸收。此时调理某些寒性疾病,可以最大限度的以热治寒、鼓舞阳气,驱散体内寒气,调整阴阳,从而达到减少冬季发病频率的效果。
三伏天“灸疗”是我国传统医学中最具特色的伏天保健疗法,它是依据中医学“天人相应”、“冬病夏调”、“春夏养阳”等理论,利用全年中阳气最盛的三伏天,人们体内阳气最盛的时机,应用具有温经散寒补虚助阳的艾灸,通过对经络腧穴的温热刺激,通过灸疗令阳气渗入穴位经络,通过经络的气血直达病处,标本兼治。
另外,艾灸有温经通络、升阳举陷、行气活血、祛寒逐湿等作用,在 “三伏天”施灸能增加机体的免疫功能。
哪些病适合冬病夏调呢?
1.呼吸疾病:感冒、过敏性鼻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2.胃肠疾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引起的胃胀、胃酸、胃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慢性腹泻等;
3.妇科疾病:宫寒、月经不调、痛经、产后头痛、产后风等寒症;
4.儿科疾病:遗尿、厌食等(虚寒性);
5.疼痛疾病: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颈腰椎病、软组织劳损等;
6.其他疾病:畏寒肢冷等。
三伏灸的5大好处
一、解暑, 祛湿,祛寒,降火
因为艾灸补充的是元阳之气。到了夏季,许多人怕热,这是因为体内寒、湿气重的缘故。中医讲:“虚火、邪火之根是寒湿之邪,有寒必有火,有火必有寒。”这就是容易上火的朋友,容易引发炎症的根本原因,比如妇科炎症、咽喉炎、鼻炎等。在中医里,调理各类炎症的根本方法是祛寒除湿,而不是一味的降火消炎,火越降越旺,炎越消越多。寒邪不祛,炎症不愈。
另外,艾灸的纯阳与天时的阳气最旺之时,双重阳气注入体内,将寒湿邪排出后,人在炎热的环境里也不会感到闷热,烦躁。
二、元气阳气充足
夏不怕热,不喜欢吹冷风、空 调、吃冷饮之类。冬不怕寒冷,火力充足,精力旺盛,耐力很强,耐痛,抗压力、抗打击力强。总之,元气充足的表现就是正能量很强的人,是真正意义的健康特征,是身心健康宁静所表现出的感染力、影响力的强大能量场和安全感的人。
这种感觉是其他任何治疗、调理、保健、补品等无法体会到的。所以说,古代大德医家们常用“神奇”二字来比喻艾灸的功效和作用。
三、祛病愈病快速,是根除疾病根源的时机
寒是万病之根,湿是万病之母,风是万病之首,火是万病之华。在阳气最旺的夏季艾灸,与艾火的纯阳,双重阳气作用于人体病灶,祛除寒湿,打通经络。
四、延年益寿
太医窦材在《扁鹊心书》中云:“夫人之真元乃一身之主宰,真气壮则人强, 真气弱则人病,真气脱则人亡,扶阳保命延寿之法,艾灼第一。”真元乃元气、阳气,所以,元气是生命之本,是健康之本,长寿之本,福德之本。
五、修心养性,也是最有收效时机
从因果的角度讲,人的脾气不好,容易生气,害怕、胆小,计较、嫉妒、不容人,自私自利,烦躁不安,无缘无故发火,莫名其妙烦恼, 疾病缠身,慢性病、疑难病,长期依赖药物疾病,身体有说不清的难受却查不出原因…
从中医的角度讲,这些都是风寒湿暑燥火等邪气所致,那么夏季艾灸,人体正处于散发的时令, 天时的阳气与艾灸的纯阳之气,进入人体,邪气就会被赶出体外。
因此,血液越来越清净,身体得以轻松,心胸逐渐 开阔,病痛逐渐解除,理解力逐渐增强, 智慧越来越多,身心清净,身体轻松,宁静自然。人体是小乾坤,清净的身心与天 地感通。
所以,三伏天艾灸既能祛病、又能强健身心,真正意义上的修心养性。
谢谢你陪我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