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离开我们将近一年,凌晨四点,兄弟姐妹一行前往母亲墓前“哭青”。手扶冰凉的墓碑,不由悲从心头起,去年清明节回家,还能唤一声“娘”,还能牵着她的手感受她的体温。而今,一方冰冷的墓碑将我们隔开:母亲在里头,我们在外头。
失去母亲的这一年,我默默吞咽着悲苦和落寞。
那一次在食堂吃饭,听到年龄相仿的同事兴致勃勃地聊着她们看望母亲的时候,我默默吃饭不再搭话,因为自己已经是没妈的孩子,感觉低人一等了。
那段时间,想起母亲就会泪眼婆娑:端起饭碗,饭碗边有母亲的叮咛:“桂女,这是你喜欢吃的豆子点心,阿姆做了很多,吃好再带去。”
走过水果店,看到母亲喜欢吃的水果,老公也会念叨:“阿姆最喜欢吃的荔枝上市了,可惜她再也吃不到了。”
老家门前的小菜园是母亲最喜欢的地方:“桂女侬看,阿姆种的茄子赞伐?”
……这一切,现在都停留在我们对娘的思念的梦中了。
在母亲卧床的最后三个月,哥和嫂子在她的床边打了三个月的地铺,这种孝心也被常来看望的乡里乡亲口口相传,交口称赞。母亲去世的时候,前来陪夜的表嫂说:“村里人都在说,他们子女这么孝顺,到底是大人(父母)好还是小人(子女)好呢?”
我们心里都很明白,是母亲的言传身教让我们学会了做孝顺子女,她离开了人世,就把接力棒传给了我们。
余生,我们一定会传承母亲朴素的道德直觉,慢慢重复母亲的经历,轮回她走过的春夏秋冬。
只是余生,我们再也享受不到母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