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睡起来,照例梳头的梳头,喝水的喝水,这间歇也是最愉快的聊天时刻。
聊个什么话题呢?想起上午工作室活动时讨论的话题,在平时如何培养幼儿的讲述能力,又想起后季可能面临的分班,心中对孩子们很是不舍。忽然很想知道在孩子们心中,老师到底是什么样的?
于是,话题有了,五花八门的各种“拍”也就上场了:
“老师很漂亮”
“谁能说的再长一点”(孩子们不懂得“具体”是什么意思,只能用这样的形式来引导,让孩子用上他经验中的词语)
“老师头发金黄金黄的,漂漂亮亮的”(这孩子开始观察老师外貌了,虽然明显不真实,但用上了词语)
“老师最最最美丽”
“老师像公主”
“老师像花儿一样,蝴蝶都围着转来转去”(不敢相信这样的句子出自中班孩子之口,)
应该是听到了“像花儿一样”,孩子们竟不约而同地唱起了抖音里的歌“你笑起来真好看,像春天的花儿一样,把所有的烦恼所有的忧愁,统统都吹散”,几个孩子还带上了表演。由内而外散发的欢喜怎么都可爱。
“老师穿上裙子更漂亮,”
“还要打口红,化妆,带耳环”
“还要穿高跟鞋”(哈哈,女孩儿总是爱美的,断定家里妈妈或者姐姐一定这样妆扮的)
“老师像蝴蝶一样漂亮”
“老师天天给我们讲故事,读诗,很辛苦”(这是从外在夸到精神了啊)
“老师辛苦了”扬扬一边说,一边鞠了三个躬。(好知道感恩的孩子啊)
这时,配班老师走了进来,穿了一件黑色碎花的裙子,看我们聊的热闹,就说,看我这裙子漂亮不?有了具体的描述对象,孩子们的想象更是插上了翅膀:
“老师,你的裙子像夜晚的露珠”
“像夜空中一闪一闪的星星”
“像萤火虫飞来飞去”……
短短二十分,被这些“鬼精灵”们“拍得”很是受用,晕晕乎乎如飞在了云端,好可爱的孩子,他们丝毫不记“仇”,他们忘了因为不好好午睡刚刚还对他们的呵斥。
孩子们的表述也让我很是欣慰,从升入中班以来课堂上讲绘本时对孩子有意识的引导,到日常生活中给孩子创设的想说,敢说,愿意说的语言环境,孩子们现在已经有意识的运用一些听到的优美词语,大胆想象,并愿意尝试用比喻句来使描述对象更具体,更生动了。
从孩子们的表现中,也发现他们的表达能力参差不齐。那些在家父母每天陪伴读书的孩子,其表达能力明显高于那些父母不够重视的。不单单在于孩子从小读书能学到多少多少知识,而是培养了一个好的阅读习惯,终身受益,我坚信,家里摆满书的孩子,上学写作文一定难不倒他。有心的年轻父母,抽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还是一个很好的密切亲子关系的途径。
读书,聊天儿,和孩子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把文学之美,像一颗一颗的种子植入孩子幼小的心田,让它生根,发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