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说的古龙,当然不是古龙水或者古龙罐头。
而是这个人和他的作品。
这个人会让你难忘。
他的作品也会让你难忘。
2008年,夏,艳阳天。
我在小城区那家老旧的书店里看书,偶尔发现了一本名叫《武林外史》的著作,惊喜不已。
心说这不是个老电视剧吗?还有小说?一看作者,古龙,哦,听说过,和金庸齐名的作家,咋新闻不报道呢?
回去一查,85年就去世了。
1985年对我来说是个遥远的年份,但武侠我并不陌生,怀着好奇,我就上网搜索古龙武侠小说,下了一整套电子版来看,多年后的今天,我依旧记得那是一个叫做旧雨楼的网站,因为他所包含的所有古龙小说,开头都有旧雨楼三个字。
这套电子书虽然错字很多,但收录的作品却是很齐全,这正是我武侠小说的启蒙。
不得不说古龙是一个很能抓住读者眼球的作者,那些看上去热血沸腾,甚至有些中二的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
《凤舞九天》《血海飘香》《风云第一刀》《九月鹰飞》《风铃中的刀声》……
哦对,还有最富有诗意的《天涯·明月·刀》。
当时的我还不知道,我进入了一个充满想象的瑰丽世界。
《武林外史》是我初识古龙的作品,也是他本人转型时期的第一部作品,故事内容还可以看出有很重的模仿金庸小说的痕迹:
神秘高手沈浪作为赏金猎人, 到处杀坏人,名动江湖,然后和活财神的女儿谈恋爱谈的死去活来,途中认识几个朋友,几个坏人,有男有女,最后经过几次小试牛刀,和大BOSS针锋相对。
但《武林外史》的结局让16岁的我一脸懵:
王怜花到底算好人还是坏人?
沈浪最后说的好人坏人的定义是什么意思?
白飞飞最后去哪了?
沈浪和朱七七结局是啥?
为什么很多东西不能给一个明确的结局就收尾了?
多年后我才知道,这叫“开放式结局”,说的不客气点,这很有可能就是作者不知道怎么收尾时采取的办法……
《武林外史》虽然还有比较重的模仿金庸的痕迹,但已经能看出一些古龙自己的独创性了:
沈浪一出场就是名动江湖的赏金猎人,而不是需要练级的菜鸟;
沈浪的武功不知道跟谁学的,甚至连用什么兵器都不知道,很厉害就完事了;
沈浪跟活财神朱富贵的女儿谈恋爱,谈的死去活来的,不愁没有美人青睐;
沈浪从来不慌,永远都在笑;
沈浪要对付的大boss,居然是一个柔弱的少女,而不是那个富可敌国的“快活王”;
最重要的,沈浪没有杀父之仇夺妻之恨,还有一堆朋友鼎力相助。这一点为什么重要,以后会说到。
可以看出沈浪这个人物,寄托了古龙的某些情怀,他似乎是想创造一个完美的男一号,实际上他也基本做到了,后世评价古龙开创的浪子武侠文学,都会说到初代浪子就是沈浪,李寻欢,叶开,萧十一郎,都是在沈浪的基础上改动加工后产生的。
也正如《圆月弯刀》中说的那样:江湖的第一个时代属于沈浪。
一位作家总是最熟悉自己的作品,在多年后古龙回忆自己二十多年的写作生涯时,就谈到了转型期作品的问题。
所谓转型期,指的就是《武林外史》《大旗英雄传》《名剑风流》《绝代双骄》四部作品,按照古龙自己的话总结,这些作品“有时候为了吸引读者,甚至不惜扭曲人物的性格和剧情,但这样的作品多多少少有那么一点味道。”
《武林外史》就是这样的作品。
这部作品的风格没有成熟期作品的那种鲜明的个人特色,什么叫古龙的个人特色呢?
“我知道钩是一种武器,那为什么叫离别钩呢?”
“因为他钩住手,你的手就和胳膊离别了,
钩住脚,你的脚就和腿离别了,
钩住脖子,你就和这个世界离别了”
就是以上风格。
《武林外史》中没有这种打机锋的短句,没有什么俏皮话,语言上看,传统武侠的痕迹还很重
但从剧情上分析,已经出现了古龙后期小说中的那些“古怪的人”:
喜欢吃蛇肉和蛙肉,从不吃猪肉的快活王;
男扮女装的“色使”
人狠话不多还讲义气的金无望;
还有喜欢cult风的少女白飞飞……
虽然《武林外史》并不是特别成功的作品,但从中可以看出古龙对求新求变求突破的艰难探索。
这也正如在他临终前,在《风铃中的刀声》的序言中说的那样:
(他)绝不是一条即使赶来的救援船,更不会是一块陆地。
我最多只不过希望它是一根浮木而已,最多只不过希望它能带给我一点点生命上的绿意。
《武林外史》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