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对家的渴望

烟火气息,烟火,来自于生活,有烟火就有生活。往往一说到烟火这个词,心里就充满着温暖的感觉——家的感觉。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里,在日落黄昏时云霞五彩缤纷的时候,村子里家家户户屋顶上的烟筒里都会冒出的一道道烟雾。在宁静天空下的炊烟袅袅升起,像是一种呼唤,呼唤着还没回家的家人们回家吃饭。

现在再谈起烟火,像是一种向往。我们住在城里,住进了高楼大厦里,炊烟袅袅的景象成了心底的遥望。

独自在外打拼的年轻人,往往是租着廉价的房子,过着两点一线的独居生活,对门住着的是谁并不知道,知道是住哪一户但是碰上却当是陌生人,心情好的时候也只是微笑着点了下头。有一次突然的断电,手机也没有电,但是邻居家是灯光明亮的,我就站在邻居的门口徘徊犹豫了半天才敢去敲门请求帮忙给管理处打个电话。这自闭的心态或许是被早上要早早的起床去挤公交挤地铁,晚上下班后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出租房只想着早点休息好卸下一天的疲惫。匆忙的一天后我们无暇顾及身边的人情冷暖,花精力去做一顿晚餐更是成了一件奢侈的事情。有时候下班后经过市场,顺手买了点菜,想着自己做个简单的菜品。菜买回去后,想着要洗洗刷刷的完了还得收拾,想着想着就把菜扔进冰箱,还是下楼去小餐馆了,冰箱里的菜会放到过质保期。每次买菜的时候是信心十足的决定要自己做饭,每次扔的时候也是十分的愧疚。一个人吃饭的时候,更是想家了。

好不容易迎来了假期,虽然交通便捷,可是每次出行都是人满为患。即便如此,还是千方百计的想着法子回家。高铁票很难买,远的定机票,近的拼车。只要目的是家,我们就有法子回去。

千折百回,我回到了心心念念的家。一座沿海的小县城,每次回家我都回村里去住。我喜欢村子里的热闹的氛围,烟火气息。三五成群的小孩子,蹦蹦跳跳的逐家串门,叽叽喳喳的,大人们在某棵树下,聚在一起聊着张家长李家短的故事,时而传来放怀的大笑,有时也冒出几句骂人的脏话,过后又是阵阵的笑声。和在城里孤独的影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更期待的是一家人做吃饭吃饭。在村里没有外卖这个活,家家户户都是做饭吃。到饭点一大家子都动起来了,即便帮不上忙也站着看,有时给他们递个盆子或者帮忙撒把盐的,心里也是很高兴,觉得自己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心里的满足感好像菜是自己做出来的一样。一桌子菜上来后,我都是最后一个离开餐桌的,我想停留多点儿时间在家的餐桌上,来感受体会家的味道,体会着人间烟火的气息。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逼迫着自己也要不断的去努力工作努力学习,与时俱进。一天24小时里,我们需要维持着12个小时以上高能的紧张的状态,慢下来做一顿饭成了一种享受,回家和家人们一起吃一顿饭,成了一种向往。小时候习以为常的事情,现在变成了奢望。现在只要有时间我就会回家,感受家里的温暖。希望我们小县城里也能迅速的发展起来,在家里也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途径,能时刻感受人间烟火的气息。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