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梦乡”译自The Beatles的《golden slumbers》。
《Golden Slumbers》发表的1969年,Beatles已经走向分裂。四个人决定用概念专辑的方式缅怀自己的友情与过去的一切。歌词中有“Once there was a way to get back homeward.”然而乐队最终未能回到从前。Paul将后半首歌重新编曲,制作成了一首组曲:《Golden Slumbers》、《Carry That Weight》、《The End》。
刚开始,保罗的声音非常温柔,充满了回忆的感伤情调。尤其是那句:“Sleep pretty darling do not cry…”唱到“Golden slumbers fill your eyes”,架子鼓的声音响起,歌声变得悠长、有力,沙哑的声音似乎在说,是的,是的,回不去了。
《金色梦乡》写的是一场盛大的逃亡。
伊坂从刺杀肯尼迪事件中获得灵感,想象了一个公选总统的日本社会。金田首相被杀害,青柳却被栽赃成凶手。在势力庞大的国家机器面前,他别无选择,只能逃跑。
有人认为《金色梦乡》是部轰轰烈烈的小说。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再加上电影般的叙事语言,读来极爽。
有人认为《金色梦乡》表现了人性之善。青柳饱受磨难、狼狈不堪,然而他遇到的,站在公权力对立面的每一个人——大学时代的好友、快递员同事,甚至偶遇的连环杀人犯,都或多或少伸出援手,造就了逃亡中的英雄。
然而我忘不了Golden Slumber的旋律,一种怀旧的感伤常笼罩在心头。于我,《金色梦乡》最让人感伤的是两次无可奈何却别无选择的告别。
第一次告别是因为成长。青柳、森田森吾、晴子、阿一是大学同学。他们的大学时光是不紧不慢的,只是悠悠地日以继夜、夜以继日——在快餐店里谈天说地,无所顾忌地消磨着时光;去烟花厂打工,一起看着烟花绽放。
青柳和晴子曾相爱,但终分手。毕业后四人各奔东西,晴子成为了家庭主妇,是一个五岁女孩的母亲;青柳是快递配送员,穿梭于大街小巷;森田森吾的妻子沉溺于弹珠机以至倾家荡产……四人不再联系。
森田森吾和青柳有过这样一段对话:
“歌曲的开头你还记得吗?”森田森吾说完,自顾自地哼起了第一句歌词,“Once there was a way to get back homeward.”
“曾经有一条通往故乡的路。大概是这意思吧?”
“一下子让我想起了学生时代跟你们一起疯的日子。”
“学生时代?”
“如果说真的有某个值得回去的故乡,我能够想到的只有那时候的我们。”森田森吾眯起眼睛。似乎只要顺着他的目光一直往前,时间就会因某个原因而扭曲,就能看到学生时代在快餐店消磨时光的二十岁的自己。
每一个经历过告别的人都明白这种感受。时光是一只无情的大手,抹去了曾经的悸动与欢欣。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成为了梦里的人,如果没有这场逃亡,他们或许不会再联系。那段被镀了金的时光只能埋没在记忆里。
然而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将他们再度联系在一起。在这场变故中,朋友之间有无奈、有被迫的出卖,但“人最强大的武器,就是习惯与信任。”友谊仍旧伟大,成为了战胜公权力的力量。
可还有第二次告别。
青柳成功脱逃,然而被迫改头换面,以另一个人的身份生活下去。他告别了亲人、朋友、同事,顶着另一个皮囊,在这个世界生活下去。
连祝福与感恩都仅能以只有双方都懂的方式遥寄。像蝼蚁一样活着,仅能凭借一点点缝隙建立起与过去的联系。
但即使如此,所有人在接到青柳的暗号时仍然立刻心领神会,然后热泪盈眶。岩崎英太郎忍不住大叫:“青柳,你真摇滚!”父亲在警察面前佯装淡定,偷偷地擦掉了眼角的泪水。晴子在电梯间中因为小小的习惯而认出他,并为他改上属于彼此的印记。
伊坂幸太郎借轰叔之口说出了这样一段话:“你们看那些烟火,总有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方观看。或许它们在眼前绽放的瞬间,某个老朋友也正在某处眺望着同样的景色——想到这些不是很快乐吗?而那个老朋友一定也正想着同样的事情。我一直这样觉得。”
现在走过的路留给将来的彼此回忆就好,而即使再也不能相见,但他们仰望同一片天空的烟火时,第一个想到的仍是对方。
大概这就是《金色梦乡》的取名由来吧。一场又一场的告别,逝去的歌成为了永不再来的Golden Slumbers。请擦掉眼角的泪水,就像曾经的伙伴会为你做的那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