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快意人生

  李白的知名度在中国是非常广的,小学一年级就开始背李白的《静夜思》,李白在中国就是一个文化的代名词。
   李白一生豪情满怀,做事随性而为。顺达的时候,曾是“天子呼来不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曾是高力士伺候脱靴,杨贵妃研墨,杨国忠侍笔,不惧权贵; 悲情的时候,曾是双脚扣双镣,发配到边关,却仍然潇洒自如。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境地,李白一生,都是梦想随风去,豪情心中留。
    关于李白的诗,李白的故事,李白的酒、李白的剑……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传满了故事。六瓣梅文学社的同学们非常喜欢听,渴望有名师能带领他们一起学习。于是在清风徐来,日光不惊11月6日的下午,邀请到了龙港四中的李统仓老师给六瓣梅文学社的同学聊聊《李白和月亮》。
    李老师与李白同姓,对李白有些研究,那堂课,孩子们听得很认真,笔记也记得很多。
   关于李白,有很多的传说故事,其中名字的传说,也非常富有诗意。传说有一天,父亲看着春日院落中葱翠树木,似锦繁花,开口吟诗道:“春国送暖百花开,迎春绽金它先来。”母亲接着道:“火烧叶林红霞落”。李白知道父母吟了诗句的前三句,故意留下最后一句,希望自己接续下去。他走到正在盛开的李树花前,稍稍想了一下说:“李花怒放一树白”。“白”——不正说出了李花的圣洁高雅吗?父亲灵机一动,决定把妙句的头尾“李”“白”二字选作孩子的名字,便为七岁的儿子取名为“李白”。

  李白对后世的影响巨大,现代大诗人余光中曾写过一篇《寻李白》:
  酒入豪肠,
  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
    就半个盛唐。”
   “酒放豪肠”简单的四个字,却表达了李白喝酒时那种潇洒的千杯不醉的模样。“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月光”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的“仙气”,“剑气”则表现了的李白“侠情”。
    一个“酿”字,一个“啸”字,与数字的巧妙结合,增加了诗句在对李白描述上的表现力。“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这一句,气势,蔚为大观,带着读者重新回到了李白笔下的那个盛唐。
    李白的诗,一生写过山川风光,很少写人物,但那个四大美女之一的杨玉环却是例外。他为李白写下了这一首旷世绝纶诗《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他的月光,他的剑,都在他的酒中化为诗。有诗,文章千古;有酒,万代诗仙。
      他写给王昌龄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李白借月亮给予抽象的“愁心”以物的属性,让它随风逐月到夜郎西。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竟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于同情的知心人,她能够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将自己对朋友的怀念和同情带到辽远的夜郎之西,交给那不幸的迁谪者。
    想象大胆,豪放,是李白诗的标签。如此豪放的想象,来源于真情、真心。
     那个下午,李老师和我们一起走进李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